據統計,我國幾乎全部的光纖制造裝備、集成電路制造裝備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裝備的80%、數控機床的70%、醫療裝備的95%都依賴進口,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是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突破點。因此,中央在《建議》中就提出“要依托重點建設工程,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強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從各地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和綱要草案來看,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各地“十一五”時期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另外,中央《建議》顯示,我國“十一五”規劃將突出六大重點,其中“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是重中之重。因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就成了各地“十一五”期間的工作重點。能源短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在“十五”期內就已經顯現,綜合開發、提高能源利用率是我國下一階段能源工作的重點,因此,大力發展化工行業特別是煤化工和石化等產業也是我國各大煤炭、石油主產地“十一五”產業規劃的著力點。
各省市“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比較 | |||||||
地區 |
化工 |
農產品、食品加工,森工 |
服務業、旅游業 |
汽車、鋼鐵、冶金 |
裝備制造業 |
高新技術產業 |
紡織、建材 |
黑龍江 |
石化、煤化工 |
綠色食品、森工 |
- | - |
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 |
- |
吉林 |
石化、玉米化工 |
農產品、食品加工 |
現代物流業、旅游業 |
汽車、冶金 |
- |
高技術 |
- |
遼寧 |
石化 |
- |
現代服務業 |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
裝備制造業、成套設備 |
- | - |
內蒙古 |
石化、煤化工 |
農畜產品加工 |
- |
冶金 |
裝備制造 |
高科技 |
- |
陜西 |
石化、煤化工 |
綠色食品、農產品加工 |
- | - |
飛機、汽車等裝備制造基地 |
軟件、信息產業、生物制藥等 |
- |
新疆 |
石化 |
綠色食品加工 |
現代物流業、特色旅游業 |
- | - |
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
紡織業 |
山西 |
煤化工 |
食品加工 |
現代服務業 |
鋼鐵、鎂、鋁加工 |
- | - | - |
廣東 |
石化 |
- |
現代服務業、物流業 |
汽車、鋼鐵基地 |
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 |
- |
江蘇 |
石化 |
- |
生產性服務業、物流業 |
汽車制造 |
汽車、造船等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 |
- |
河北 |
石化、煤化工、鹽化工 |
食品加工 |
現代物流業 |
鋼鐵基地 |
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 |
紡織服裝、建材 |
河南 |
石化、煤化工 |
食品工業 |
- |
汽車零部件、有色工業 |
裝備工業 |
- |
紡織工業 |
山東 |
石化、煤化工、鹽化工 |
食品加工 |
- |
汽車、鋼鐵 |
汽車、船舶等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 |
服裝、新型建材 |
北京 |
石化新材料 |
- |
現代服務業、物流業 |
汽車制造 |
裝備制造 |
軟件、集成電路、信息網絡、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
- |
上海 |
石化 |
- |
現代服務業、物流業 |
汽車、鋼鐵 |
高端裝備制造業 |
光電子產業、太陽能利用、新材料等 |
- |
浙江 |
- | - |
現代服務業、物流業 |
- |
交通運輸設備、環保專用設備等裝備制造 |
電子通信設備、生物醫藥等 |
- |
福建 |
石化 |
- |
現代物流業 |
汽車 |
造船、飛機維修、工程機械等 |
集成電路、軟件、光電、生物、制藥、環保、海洋和新材料等 |
- |
重慶 |
綜合化工 |
綠色食品 |
- |
汽車、摩托車氧化鋁和鋁加工 |
內燃機、環保成套設備、儀器儀表、軍事裝備等 |
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等 |
紡織服裝 |
湖北 |
石化 |
農產品加工 |
- |
鋼鐵、汽車 |
以光電子信息為重點 |
||
湖南 |
石油化工 |
食品加工、林紙、卷煙 |
現代物流業 |
鋼鐵有色 |
裝備制造、 |
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 |
建筑材料 |
江西 |
精細化工 |
食品工業 |
- |
汽車、特色冶金 |
汽車航空及精密制造 |
生物醫藥產業、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 |
新型建材 |
廣西 |
石油化工 |
林漿紙、蠶絲綢、糖業 |
- |
汽車、鋁業、鋼鐵、錳業 |
工程機械等 |
- | - |
|
地區:結合自身特征,大力發展優勢支柱產業
從地區而言,根據自身經濟條件,結合區位、資源等優勢,有重點的發展本地區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是各地“十一五”規劃中產業布局的共同特征。例如,廣東憑借其優越的地理區位和產業基礎,決定承接世界石化工業轉移、打造亞洲石化生產中心,“十一五”期間準備投資1800億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工業體系;山西、內蒙古等省區利用其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競逐全國煤化工行業榜首之位;吉林、河南、山東、湖南等糧食主產區也都將食品加工和農產品加工產業列為重點發展對象,而京、滬、粵、蘇等發達地區則將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物流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措施。
廣東:1800億打造五大石化基地,進軍亞洲石化生產中心
11月28日,廣東省“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出臺,根據草案,“十一五”期間廣東省gdp年增長率將保持在9%以上;期末三大產業比例達到5:50:45;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22%。為此,“十一五”五年內廣東省將投資11000多億元重點建設十大工程,共233個重大項目。其中現代重化工程重大項目14個,總投資3780億元,“十一五”期間投資約2630億元,投資額居十大工程第二位。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重點建設工程及投資 | |||
十大工程 |
重大項目 |
估算總投資 |
“十一五”投資 |
綜合運輸工程 |
63項 |
約5230億 |
約3830億 |
能源保障工程 |
23項 |
約3530億 |
約2450億 |
水利建設工程 |
23項 |
約460億 |
約380億 |
自主創新工程 |
23項 |
約560億 |
約430億 |
現代重化工程 |
14項 |
約3780億 |
約2630億 |
服務業工程 |
19項 |
約300億 |
約240億 |
農村建設工程 |
10項 |
約480億 |
約290億 |
環保生態工程 |
18項 |
約660億 |
約470億 |
文化發展工程 |
21項 |
約760億 |
約710億 |
平安保障工程 |
19項 |
約110億 |
約100億 |
|
“十一五”廣東石化工業“三個五”計劃 | |||||
煉油項目 |
乙烯項目 |
石化基地 | |||
公司 |
年產量 |
公司 |
年產量 |
基地 |
備注 |
中石化廣州分公司 |
擴建至1300萬噸 |
中石化茂名 |
擴建至80萬噸 |
大亞灣石化基地 |
包括惠州大亞灣石化基地、深圳精細化工基地,已落戶的大項目有4個,投資總額逾660億元 |
中石化茂名分公司 |
擴建至2000萬噸 |
中石化廣州 |
擴建至100萬噸 |
茂湛石化基地 |
包括茂名石化區、湛江石化工業等 |
中石化湛江東興 |
擴建至800萬噸 |
中海殼牌惠州南海石化 |
80萬噸 |
廣州石化基地 |
將廣石化改造成為規模適度、具有國際競爭力、產品品質優良的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 |
中海油惠州 |
新建1200萬噸 |
汕頭乙烯項目 |
新建 |
崖門口石化基地 |
以珠海西區臨港石化基地為核心,輻射帶動江門新會東區銀洲湖一帶發展石化下游加工產業 |
規劃中 |
新建1500萬噸 |
規劃中 |
新建2*100萬噸 |
汕潮揭石化基地 |
包括汕頭南區化工區、汕頭海洋集團聚苯乙烯基地和潮州三百門、揭陽惠來等規劃沿海石化發展基地 |
|
山西:870億元發展煤化工,競逐煤為此,山西省煤炭工業局組織編制了《山西省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規劃“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249項,總投資3183億元;實施“3132”工程:全行業的銷售收入由2005年預計的1510億元翻番達到2010年的3000億元,其中非煤產業銷售收入1000億元,占到全行業的1/3;全行業項目總投資3183億元中非煤產業項目投資2153億元,占到全行業的2/3。同時,《山西省化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報送省政府,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山西省焦炭企業將改變“只焦不化”的現狀,全省將投資870億資金發展煤化工產業,競逐全國煤化工行業榜首之位;重點培育形成天脊集團等5家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或利稅超過8億元以上的化工龍頭企業和蘭花集團等6個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或利稅超過4億元以上的化工骨干企業;預計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化工行業將新增銷售收入800億元,新增利稅190億元。
化工行業榜首
山西省“十一五”規劃煤炭工業項目 | ||
項目 |
項目數(個) |
投資(億) |
重點煤礦建設項目 |
70 |
810 |
洗(選)煤廠建設項目 |
53 |
110 |
煤炭企業大型坑口及資源綜合利用電廠項目 |
56 |
1029 |
煤炭企業重點煤炭轉化項目 |
17 |
1124 |
煤層氣重點開發利用項目 |
7 |
90 |
煤炭資源勘查項目 |
46 |
20 |
資料來源: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數據中心 |
山西是我國第一產煤、輸煤大省,其煤炭資源占全國總量近1/3,總體產能突破5億噸;其煤炭產量不僅滿足全國需求,還遠銷歐洲、拉美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近年來,由于安全基礎薄弱、行業管理職能弱化導致安全事故頻發,小煤礦蜂擁而上降低了產業集中度,國際焦炭價格暴跌更使得山西煤炭產業特別是焦炭行業陷入低谷。
我國部分省區發展煤化工產業規劃及目標 | ||
省區 |
發展規劃 |
目標 |
山西 |
制定《加快發展具有山西優勢的煤化工產業三年推進計劃》,啟動"5565"工程 |
到2007年,全省煤化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350億元,新增稅收35億元 |
內蒙古 |
全力推進煤化工、煤液化、煤轉油項目建設,建成我國重要的化工生產基地 |
到2010年,化工產業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300億元,其中煤化工750億元 |
河南 |
建設5大煤化工產業基地,“十一五”煤化工規劃項目72個,重點發展甲醇、烯烴、醋酸、甲醛、二甲醚、尿素、三聚氰胺、二甲基甲酰胺、芳烴等九大主導產品 |
到2010年,煤化工產業煤炭轉化能力將由2004年的800萬噸提高到1900萬噸,銷售收入由2004年的110億元增加到600億元 |
寧夏 |
推出《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整體規劃與建設綱要》,確定重點發展電力、煤化工、煤炭開采三大產業 |
建設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占地總面積14.28平方公里,總投資2000億元 |
貴州 |
未來5年內規劃和建設5個“循環經濟”型的煤化工生態工業基地 |
預計5個基地煤化工生產項目總投資達522.8億元,年產值可達403萬元 |
陜西 |
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打造3大產業鏈,規劃建設7個產業區,形成煤電油化產業鏈 |
|
安徽 |
到2010年,形成3000萬噸原煤加工能力,其中焦炭1000萬噸、合成油品100萬噸、合成氨300萬噸、甲醇200萬噸、烯烴等煤化工衍生產品200萬噸,建成國家級煤化工基地 | |
資料來源: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數據中心 |
河南:建設新型紡織工業基地,食品企業銷售收入突破2500億
10月29日通過的《中共河南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把河南省建成全國重要的鋁工業基地、食品工業基地、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基地。集中力量培育壯大食品工業、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業、有色工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裝備工業等支柱產業,振興紡織工業。而按照河南省食品行業“十一五”規劃的目標,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500億元以上,糧食加工能力、油料加工能力、肉類加工能力、奶加工能力、果蔬加工能力將分別達到3200萬噸、500萬噸、500萬噸、200萬噸、600萬噸。另外,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河南將重點“建設全國優質棉紡基地,培育中西部終端紡織品制造中心,發展化纖、織造和紡機三大行業,壯大20個特色產業集群”;紡織工業將重點建設項目307個、總投資441億元;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034億元、利稅161億元。
我國部分地區“十一五”期間產業發展主要規劃 | |
地區 |
產業發展主要規劃 |
黑龍江 |
增強裝備制造、石化、煤化、能源、綠色食品、醫藥和森林工業等六大主導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全省交通將確保完成投資750億元,向實現投資1000億元沖擊 |
吉林 |
5年累計固定資產投資1.55萬億元,發展汽車產業建設全國最大的汽車產業基地;發展石油化工和玉米化工項目,建設全國重要的新型綜合性化工產業基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構筑具有國內外品牌優勢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
遼寧 |
投資800億建設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實現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 |
內蒙古 |
做大做強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高科技六大優勢特色產業 |
陜西 |
投資8000億,實施“六個過千億工程”,做強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三大支柱產業 |
新疆 |
重點培育石油天然氣、重化工產業、紡織及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高新技術產業及相關科研和服務、特色旅游產業和現代化物流等六大支柱產業體系 |
河北 |
培育壯大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醫藥、建材建筑、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最具規模優勢和競爭實力的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產業 |
河南 |
集中力量培育壯大食品工業、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業、有色工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裝備工業等支柱產業,振興紡織工業 |
山東 |
投資2萬億到制造業,打造電子信息、汽車、船舶、石化、家電、食品、服裝七大產業鏈,形成鋼鐵、裝備制造、醫藥、鹽化工、煤化工和新型建材等六大產業集聚區 |
山西 |
做大做強煤炭、煉焦、電力、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電子通訊、新型材料、生物制藥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業等 |
北京 |
著力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產業如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適度發展現代制造業,著力發展電子通訊設備制造、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石化新材料等六大行業中的重點項目 |
天津 |
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鞏固移動通信、新型元器件和計算機外部設備三個優勢產業,壯大軟件、集成電路、數字視聽和新型電源四個增長點產業,培植汽車電子、光電子和現代信息服務業三個新興產業 |
上海 |
保持電子信息、石化、汽車和鋼鐵四大支柱產業的競爭優勢,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的高端和前沿,積極培育光電子產業、太陽能利用、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振興發展船舶、航天、航空等戰略性產業,穩定發展都市型產業 |
浙江 |
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臨港工業和新興產業 |
江蘇 |
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新材料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含汽車、造船)、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產業;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 |
福建 |
加快發展電子、機械、石化等主導產業,著力建設福廈沿線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加快形成湄洲灣和廈門海滄石化基地,加快發展汽車、造船、飛機維修、工程機械等裝備制造業基地 |
廣東 |
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等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汽車、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材等傳統產業。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中醫藥強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流通業 |
廣西 |
重點培育和發展汽車、鋁業、鋼鐵、石油化工、錳業、糖業、林漿紙、醫藥、繭絲綢、工程機械等10大產業集群 |
湖北 |
成為以光電子信息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以汽車、鋼鐵及深加工、石化產品為重點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以糧油、淡水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優質農產品加工基地 |
湖南 |
重點培育壯大裝備制造、鋼鐵有色、卷煙三大支柱產業,扶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提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建筑材料、林紙四大傳統產業 |
江西 |
5年內投資110億元發展汽車產業,重點發展汽車航空及精密制造產業、特色冶金和金屬制品產業、中成藥和生物醫藥產業、電子信息和現代家電產業、食品工業、精細化工及新型建材產業等支柱產業 |
重慶 |
7000億元重點投資500個項目,加快汽車摩托車產業發展,建設內燃機、環保成套設備、儀器儀表、軍事裝備等研發生產基地,逐步建成裝備制造業基地。形成以氧化鋁生產和鋁加工為代表的大型鋁業基地 |
|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