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規劃對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指引,結構調整將成為主基調。業內人士預計,行業整合將在結構調整大戲中唱主角,而在這一過程中,小企業要么被重組,要么被淘汰出局。目前,全國各地尤其是產煤大省已紛紛推出行業整合的藍圖。
“十五”期間,山西就推出了煤炭行業的整合藍圖,全省將整合出三大煤炭企業:以大同煤礦為主體的動力煤集團,以西山煤電集團為主體的山西焦煤集團,以晉城、陽泉為核心的無煙煤集團。目前,大同煤業集團已將太原以北的動力煤生產小企業陸續整合;山西焦煤集團將原三大國有統配煤礦進行整合;山西無煙煤集團暫時尚未組建,但業內估計這一領域整合的腳步仍會繼續。
內蒙古的煤炭整合將在神華集團的主導下展開。根據內蒙古的規劃,未來兩年內,該區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要么被大型煤炭企業整合,要么淘汰出局。在生與死的選擇背后,內蒙古幾家大型國有統配煤礦的角逐已暗中拉開,各家都在為搶食盡可能多的小煤礦資源而摩拳擦掌。
黑龍江在煤炭資源整合中已走在前面,新組建的龍煤集團就是資源整合的產物。隨著該集團的成立,多年來分散經營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等四大國有重點煤炭企業,開始聯手打造生產能力在1億噸以上的煤炭生產基地。
山東省煤炭資源整合基本上由幾大煤炭企業主導,其中兗礦集團、新汶礦業集團等不僅在本省范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資源收購戰,且前者已經將觸角伸向了陜西、貴州甚至澳大利亞。
其他地區,如遼寧、貴州、寧夏、陜西、安徽等產煤省,基本上由當地大煤礦為主體實施整合。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很快,已成為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煤炭企業迅速成長,全行業經濟效益得到改善。2005年上半年,我國煤炭行業市場占有率前十強省市從業人數占全行業的76.07%,負債總額占全行業的86.53%,而且資產總額、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也均占全行業的80%以上,其中利潤總額占行業的87.96%。從這一方面講,我國煤炭行業的產能集中度非常高。
但是,中國煤炭小企業數量太多。據統計,2005年上半年,在全國4936家煤炭企業中小型企業達到4421家,占全國所有企業的89.57%,而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僅占2.09%和8.35%。眾所周知,小企業過多會對煤炭業在資源有效利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很不利。因此,煤炭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
近年來,為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和可持續的煤炭工業發展道路,國家已出臺相關政策致力于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業,規范煤炭市場開發、經營秩序。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下,小型煤炭企業在資金、經營規模、資源回采率等方面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有退出市場的危險。
目前,國家“十一五”規劃確定煤炭業以結構調整為主的發展重點,由此,中國數量眾多的煤炭企業的合并重組在所難免,小煤礦面臨生與死的選擇?梢灶A見,未來一段時間小型煤炭企業的數量將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