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一五”開局之年的產業政策,對石油和化工行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國家發改委關于煤化工產業發展的調控政策。
這幾年,由于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引發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之困。因此,煤化工被當作石油替代的重要選擇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和鼓勵。去年6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要制定規劃,完善政策,穩步實施煤炭液化、氣化工程。今年2月9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國家科技部專門為支持煤化工發展制定了具體方案。3月通過的國家“十一五”發展綱要也把開發煤基液體燃料,推進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設作為能源工業發展的重點。
然而事隔不久,7月7日,國家發改委卻下發了《關于加強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在這個通知中,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在相關的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并得到有關部門確認之前,發改委暫停核準或備案煤化工項目。同時,國家發改委要求,一般不應批準年產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制油項目、 100萬噸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項目、60萬噸以下的煤制烯烴項目。這被認為是國家發改委對煤化工的發展設置了一道門檻。
一年之內,國家對煤化工發展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態度,這在其它產業中還很少見。但這確實反映出“十一五”開局的一種博弈:宏觀與微觀的博弈。
叫停實不得已
2004年8月25日,我國第一個煤制油項目在內蒙古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15.6億元。這被視為我國煤化工熱的開始。隨著這一項目付諸實施,煤化工這個在石油和化工產業本來排不上號的領域一下子“高燒”起來。
幾乎與此同時,寧煤集團15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完成預可研,80萬噸/年二甲醚完成前期研究規劃;大同煤化工聯產項目完成方案研究,該項目將聯產油品 80萬噸/年、甲醇70萬噸/年;云南先鋒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也正式開始籌建。此外,內蒙古錫林郭勒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六盤水煤化工聯產項目、依蘭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雙鴨山100萬噸/年煤直接液化項目等都紛紛浮出水面,尋找生存空間。
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露面的各地“十一五”規劃中,煤化工幾乎在全國所有擁有煤炭資源的地區都成了工業發展的主角:山西制定了煤化工“十一五”發展規劃和煤化工產業3年推進計劃,啟動了“5565”工程;內蒙古除已開工的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外,還要開工投產4個煤炭液化項目;陜西省在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打造3大產業鏈規劃建設7個產業區;安徽省規劃到2010年,形成焦炭1000萬噸、合成油品100萬噸、合成氨300萬噸、甲醇200萬噸、烯烴等煤化工衍生產品200萬噸的生產能力……
進入今年,煤化工的熱度越來越高,大有“全民發展煤化工”之勢。
2月22日,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廠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400多億元,主要生產柴油、石腦油、LPG等產品,最終規模達到520萬噸/年;3月底,浙江娃哈哈集團與包頭市有關部門簽署協議,將投資36億元建設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4月21日,兗礦榆林100萬噸煤制油項目工程舉行奠基儀式;而僅在 5月下旬,內蒙古地區就有霍煤億誠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20萬噸的煤化工項目、計劃投資800億元的內蒙古大路煤化工基地、年產100萬噸甲醇的內蒙古烏審旗項目、廣東香江華研資源有限公司投資45億元興建的100萬噸甲醇項目等開工。
這只不過是巨人級的煤化工項目之一瞥,其他大大小小的煤化工項目或開工或簽協議的數不勝數。按照國家發改委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建煤化工項目有30項,總投資達800多億元,新增產能為甲醇850萬噸,二甲醚90萬噸,烯烴100萬噸,煤制油124萬噸。而已備案的甲醇項目產能3400萬噸,烯烴300萬噸,煤制油300萬噸。很顯然,這種發展勢頭已經不僅僅是“超常規”了。其中體現出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正如國家發改委的《通知》中所言:“一些地方不顧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承載能力,出現了盲目規劃、競相建設煤化工項目的苗頭。”如果任這個“苗頭”自由“成材”,我們曾感受過而且現在還在深受其苦的在很多領域都出現過的無序發展將再現。因此,國家發改委不得不出手“科學引導和規范”其發展。這種調控,體現的還不僅僅是對這個產業的責任感,更重要的是這種苗頭會“對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將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而這是中國政府倡導的科學發展觀所不允許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家發改委為正一路高速狂奔的煤化工設限,提高準入門檻,給整個產業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原因很簡單,一設限,相當一批在建、在批、在談項目就要停止,而門檻的提高更使不少的項目可能會胎死腹中。
“云南省煤炭工業局的先鋒煤制油項目規劃產能規模100萬噸,該項目前期投入資金‘付之流水’;河北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新疆伊犁啟動的200萬噸煤液化項目化為泡影;徐礦集團、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在寶雞的48萬噸級煤制油選址項目前景堪憂;河南平煤集團的平頂山50萬噸煤制油項目以及黑龍江依蘭煤炭直接液化項目已經擱淺……”這是發改委的文件下發后某媒體的一段話,是真實的寫照。
因此,各企業及相關單位通過各種途徑紛紛向國家發改委表達看法和意見。綜合起來,這些意見包括幾個方面:一是認為宏觀調控十分必要,但在執行中對煤化工企業應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除了要符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更要考慮經濟規律的作用。二是認為發改委設置的門檻過高,不符合中國國情。比如,要求二甲醚要上就上100萬噸級以上的裝置,而國內的設計技術力量顯然做不到。
有一些違規的地方項目為保往自己,開始像過去的做法一樣尋求迂回過關,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與當地官員商議如何通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上。
當然,更多的企業選擇了調整。這種調整上市公司顯得靈敏度更高。據統計,就在國家發改委的文件下達一兩周內,全部上市公司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甲醇、二甲醚設計產能被緊急澄清并“不存在”,這至少是證明這些產能是曾經存在過或可能存在的。也有不少的上市公司擴大了產能。7月21日,湖北百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其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將100萬噸二甲醚項目作為儲備項目向有關部門申請了備案。而此前該公司公布的項目建設規模是10萬噸。由10 萬噸規模迅速擴張為100萬噸規模,顯然此舉是為了適應發改委的文件要求。當然,進行這種調整的遠不止百科藥業一家了。
實際上,國家發改委的“剎車令”引發的最大動靜是業界對煤化工發展的反思。在“剎車令”公布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對于煤化工產業發展的專家層面的思考和建議頻頻見諸各大媒體,將以前被淹沒在煤化工發展熱潮中的零星理性思考成系統地凸現出來,對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呼應之勢。
微觀挑戰宏觀
國家發改委的設限措施不能說不及時,不能說不必要。但是,這一宏觀調控政策卻不斷受到來自微觀的挑戰。
種種跡象表明,發改委的通知似乎并沒有擋住各路資本投資煤化工的熱情,各地煤制油項目并未見因國家發改委限制政策的出臺而降溫,而已經將煤化工發展列入“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地區也沒有一家因“剎車令”而對這些規劃進行調整。
7月24日,就在國家發改委“剎車令”剛下達后的十多天,河南省仍然提出要抓緊煤制油項目的論證、確定工作。而此后一天,山西省政府在香港舉辦的投資洽談會上,引入煤化工合作項目39個,引資135.2億美元。
個體煤化工項目的“現身”熱一點也不比上半年差。11月2日一天內,陜西就有新興DMTO工業示范項目、中化益業60萬噸/年甲醇以及延長石油20萬噸/年醋酸三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同時開工,總投資92億元。
還有不少的企業與外資合作,借外資大建煤化工項目。
山西蘭花煤炭實業集團分別與香港、中國臺灣及印尼的3家企業共同簽約,建設3個大型煤化工項目,共引資16億美元;國際金融公司與新奧集團簽署了總值 1.45億美元的煤化工項目投資協議;由香港協鑫集團投資建設的二甲醚項目一期工程年產15萬噸二甲醚項目順利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的審批……
各地區各企業不顧發改委的禁令大上煤化工項目,其實仍然是一種傳統的惟速度是求的發展思維在作怪。哪怕是對一個省來說,上一個煤化工項目所形成的GDP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一旦項目成立,不但可以圈到寶貴的資源,而且還能引來大規模的投資,而由此帶來的稅收等方面的利益也是很吸引人的。另外,恐怕每一個期待大上煤化工項目的地方和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小九九:煤化工產業是新興產業,在市場上還是新寵,一旦自己能上去,就能首先占領市場,取得話語權。但是,應該看到,在科學發展觀下,對于煤化工來說,市場也好,速度也好,規模也好,在發展質量面前都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決不能再出現為了地區的發展速度,產業的發展速度而犧牲質量的事。
明確產業大方向
在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是勢不可擋的。而國家發改委的宏觀調控并非是限制這個產業的發展,而是規范和引導。煤化工是個重要的產業,決不能再走焦炭、電石等傳統煤化工產品發展的路子,不能等盲目發展了,問題成堆了再來整頓,再來規范。到時一方面是來不及,到現在為止,晉陜寧蒙地區的焦炭、電石企業的整頓已經幾上幾下,但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即使是來得及,那資源浪費,市場混亂、粗放發展也已經成形,導致的損失也是無可計量的,更由于這一產業的重大影響,對環境、資源所造成的傷害怕是很難恢復了。
因此,國家發改委在發出“剎車令”的同時也在加緊相關產業政策和規劃的制定。到年底,相關的規劃已基本成型。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披露,《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征求意見工作基本結束,爭取在年內出臺。
在這一規劃中,國家提出了明確的產業發展思路:2006年至2020年,中國煤化工總計投資1萬多億元。到2020年,我國煤制油規模將發展到年產 3000萬噸,摻燒于汽油的二甲醚規模將發展到2000萬噸,煤烯烴規模將發展到800萬噸,煤制甲醇的規模將發展到6600萬噸。與此同時,國家還計劃在全國打造7大煤化工產業區,修建4大管線。
國家定下了產業的發展大方向,未來的煤化工產業應該沿著科學、合理、有序的路子才能走下去。根據這個方向,各地各企業對煤化工的發展都應該好好掂量掂量了,否則,不管你的項目有多大,不管你的資源有多豐富,都會被淘汰出局的。
來源:中國化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