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關于全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的通知
遼政辦發〔2007〕7號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省經委、省工商局、省環保局、省安全生產監管局《關于全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七年二月八日
。òl至縣級政府)
關于全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
近年來,各地在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同時,積極開展以煤炭、鐵、鉬等重要礦種為重點的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礦山開發布局不合理、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礦山企業“多、小、散”等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礦業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礦產資源,提高礦產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水平,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0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全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礦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通過收購、參股、兼并等方式,對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礦山開發合理布局,增強礦產資源對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保障能力,促進全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ǘ┗驹瓌t
1.科學規劃,有序實施。整合工作應按照礦產資源規劃、國家和省對有關礦產資源總量控制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規劃要求,依據資源賦存狀況、現有礦山布局和開采實際,科學制定具體的整合實施方案,確保整合工作按計劃、分步驟、有序地實施。
2.以大并小,以優并劣。遵循經濟運行和市場經濟規律,結合企業重組、改制、改造,以規模大和技術、管理、裝備水平高的礦山作為主體,整合其他礦山。
3.突出重點,分類實施。重點整合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采的小礦、小礦密集區、對國民經濟發展有較大影響的重要礦種、優勢礦產,以及數量較多、規模較小的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用砂等乙類礦產,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礦種和礦山企業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做好整合工作。
4.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資源為基礎、礦業權為紐帶,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進整合工作。
5.和諧穩妥,公開公正。兼顧各方利益,依法保護采礦權人的合法權益,積極穩妥推進,維護社會穩定;公開整合過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以公開促公正、公平。
6.嚴格程序,依法行政。嚴格按照省、市、縣三級礦產資源規劃進行整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權限,按新設置采礦權的程序和要求進行審批登記、頒發各類證照,堅持資源整合審批會審制度。
二、整合目標任務
通過整合,使礦山企業“多、小、散”的局面得到明顯改變,礦山開發布局趨于合理,礦山企業結構不斷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礦山安全生產條件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礦山數量明顯減少,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ㄒ唬┑V山開發布局明顯合理。按照礦產資源自然賦存狀況、地質條件和礦產資源規劃,合理編制礦業權設置方案,重新劃分礦區范圍。一個礦區只允許設置一個采礦權,徹底解決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等問題。對確因受地質條件、開采技術和歷史形成已設置采礦權的限制,不適于設置一個采礦權的,由發證機關依據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進行論證后,可以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采礦權。通過整合,重點礦區和重要礦種的礦業權設置符合規劃要求。
。ǘ┑V山企業結構明顯優化。以優并劣,扶優扶強,礦產資源向開采技術先進、開發利用水平高、安全生產裝備條件好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優勢企業聚集。通過整合,使礦山企業規;⒓s化水平明顯提高。
。ㄈ╅_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采用科學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使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達到設計要求,共生、伴生礦產得到綜合利用,廢石、尾礦等礦業固體廢物得到安全存放和二次開發。通過整合,使整合區域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明顯提高。
。ㄋ模┌踩a狀況明顯好轉。認真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強化安全監管監察,落實礦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礦山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改善礦山安全生產條件,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通過整合,使因礦山開發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隱患基本消除。
(五)礦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財建〔2006〕215號)要求,建立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制訂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治理方案。通過整合,實施廢棄物集中貯存、處置,污染物集中治理并達標排放,重點礦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得到預防與控制。
(六)礦山數量明顯減少。以2006年8月底全省持證礦山數為基數,通過采取資源整合、礦山安全生產檢查、環境保護達標、限采區礦山清理、耕地與林地保護、地質災害防護、查處諸如越界開采和越權發證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等措施,使全省礦山數量總體上減少25%以上,2007年年底前全省礦山數量控制在5000個以內。
三、整合范圍
(一)重要礦種。煤、鐵、金、鉛、鋅、鉬、硫化鐵、菱鎂、滑石、硼、錳、銅、磚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建筑用砂等礦種。其中煤炭礦山整合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二)重點礦區。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采的小礦礦區,一礦多開、大礦小開的礦區,小礦集中礦區,“三下開采”、復采邊角資源、地質水文資料不詳、受水害威脅的礦區,位于地質環境脆弱區范圍內的礦區。
(三)其他礦山。開采方法和技術裝備落后,資源利用水平低的礦山;生產規模長期達不到設計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隱患,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較差的礦山。
。ㄋ模┈F有礦山設計年生產規模低于以下標準的礦山:鐵(露天開采)5萬噸、鐵(地下開采)3萬噸、金(巖金)1萬噸、鉬3萬噸、鉛鋅1萬噸、銅1萬噸、錳1萬噸、菱鎂3萬噸、滑石1萬噸、硫化鐵1萬噸、硼1萬噸;建筑用砂2萬立方米、建筑用石料2萬立方米、其他乙類礦產3萬立方米;粘土磚1500萬塊。在一個整合礦區范圍內高于以上標準的礦山也應納入整合范圍。
四、工作安排
全省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分為4個階段進行:
。ㄒ唬┚幹瓶傮w方案階段(2007年1月31日至2007年3月31日)。各市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和縣級政府對礦產資源開發現狀進行調查摸底,編制市級礦產資源開發整合總體方案,并于2007年3月15日前上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國土資源廳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進行論證,綜合修改后形成全省整合總體方案,經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3月底前報省政府,并報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市級整合總體方案應包括整合目標、整合范圍、整合礦區、進度安排、任務分工和責任落實等內容。整合區域跨市級行政區域的,由相關市協商編制總體方案;協商不一致的,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根據礦產資源自然賦存狀況和地質條件等因素協調確定。
(二)制訂實施方案階段(2007年4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各市政府要依據市級整合總體方案組織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縣級政府編制礦區整合實施方案。整合實施方案應包括整合礦區礦產資源概況、已有礦業權設置情況、整合后擬設置礦業權方案、整合工作進度及保障措施等內容。各市要在2007年5月底前完成2個以上重要礦種和4個以上重點礦區的整合實施方案,7月底前完成其他整合礦區的整合實施方案,上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ㄈ┓桨笇嵤╇A段(2007年8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批準的礦區整合實施方案,確定整合后的主體,明確擬設置采礦權的礦區范圍,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編制礦山整合技術改造設計方案,重新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等資料,換發采礦許可證等相關證照(煤礦企業還應重新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實施礦山生產系統停產改造,經驗收合格后,按整合后礦山生產技術方案組織生產。生產技術方案要充分采用能夠節約資源和清潔生產的新技術、新工藝。各市要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2個以上重要礦種和4個以上重點礦區的方案實施工作,2008年10月底前完成其他整合礦區的方案實施工作。
。ㄋ模z查驗收階段(2008年1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2008年11月底前,各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完成對本行政區域內整合工作的自查驗收,向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提交自查報告。2008年12月底前,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要完成對全省整合工作的檢查驗收,向省政府和國家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部際聯席會議作出報告。
五、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全省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及時研究解決整合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各成員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責,精心組織,通力協作。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整合區域內的資源和礦業權設置情況進行調查摸底;負責劃定礦區范圍,依法辦理采礦許可證。工商部門負責對擬設礦山企業依法辦理企業名稱預核準和注冊登記手續。環保部門負責對嚴重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礦山企業依法提請縣級以上政府予以關閉,依法對整合后礦山企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負責礦山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山提請當地政府予以關閉,對整合后礦山要重新執行“三同時”審批程序,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后,依法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整合改造后的煤礦依法辦理煤炭生產許可證。公安部門負責整合礦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及時依法處置關閉礦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礦山的爆炸物品用量。水利部門負責對不按水土保持方案實施治理的礦山企業限期進行整改,仍不落實或不按水土保持方案落實各項水保措施的,依法提請當地政府予以關閉,對整合后礦山的水土保持方案進行審批。林業部門負責對違法占用林地和破壞林地嚴重的礦山企業,依法進行處理,對整合后的礦山企業依法辦理使用林地許可證。監察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對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濫用職權、失職瀆職、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等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審批整合后需重新辦理的有關證照。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整合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確保整合任務落到實處。
。ǘ┮婪ㄒ幏恫僮鳌8鞯匾⒅剡\用經濟手段推進整合工作,切實保護參與整合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納入資源整合的礦山必須是合法的生產礦山或建設(在建、改擴建)礦山。對影響大礦統一規劃開采的小礦,凡能夠與大礦進行整合的,由大礦采取合理補償、整體收購或聯合經營等方式進行整合。國有礦山企業之間的整合可在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監管下,采用資產整體劃撥的方式進行。對于多個礦山包圍的零星資源或已關閉礦山尚有開采價值的剩余資源,具備公開出讓條件的,應通過公開出讓的方式,由其周邊礦山企業競買;對不具備公開出讓條件的,根據資源賦存條件、地質條件、安全條件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由發證機關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進行論證后,確定資源整合給其周邊某一個礦山企業。對資源整合的礦山其原礦區范圍內已繳納采礦權價款的礦產資源不再重新評估,不再繳納價款,未繳納價款的資源儲量按照[HJ*4/5]評估價格征收價款;對其通過整合新增的資源儲量,參照當地或省內公開出讓的資源價格征收價款。整合礦山原則上不得擴大礦區范圍,確需擴大的,必須列入礦區整合總體方案,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批準后報國土資源部備案。評審備案證明中核實的資源儲量減去礦山每年的生產量,至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無資源儲量的礦山,不得納入資源整合范圍,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予以注銷。整合前礦業權未進行有償處置的礦山,整合時要按規定進行處置。整合后礦山的設計生產能力不得低于規定的開采規模要求。對省、市、縣三級礦產資源規劃中設定的禁止開采區域內的礦山,國土資源部門要書面告知采礦權人,其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予延續。對礦山設計年生產規模低于本實施意見要求的礦山,國土資源部門要書面告知采礦權人,其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予延續,但允許其同其他開采同礦種礦山進行資源整合。整合期間,整合區域及其毗鄰地區暫停新設置探礦權、采礦權。按整合實施方案設置的采礦權審批工作要嚴格按規定的權限進行。按照實施方案被列為整合對象但不愿參加整合的礦山企業,其有關證照到期后,相關部門不再為其辦理證照延續、變更手續,由當地政府依法收回納入整合范圍。已列入關閉名單的礦山企業以及按照法律法規規定應予以關閉的礦山企業,不參與整合,其資源需要重新開發利用的,由市級國土資源部門根據礦產資源規劃組織編制礦業權設置方案,報省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批準,并報國土資源部備案后,按規定的權限審批探礦權和采礦權。當地政府對吊(注)銷證照的礦山企業停止供應火藥,停止供電,并做好封停等后續工作。
(三)加強督促指導。各級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建立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有關問題,嚴防整合礦山企業弄虛作假、超能力生產。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務的市,暫停其行政管轄區域內的探礦權、采礦權等相關證照的審批。要加強政策研究,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礦產資源規劃、礦業權市場準入、礦業權市場配置、礦業權價款收益分配、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補償等配套制度,切實加強對整合后礦山企業的監管,鞏固整合成果,提高礦產資源管理水平。
(四)加強輿論宣傳。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資源整合的重要意義,宣傳資源整合相關政策,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資源整合工作氛圍。
省國土資源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公安廳 省監察廳
省財政廳 省經委
省工商局 省環保局
省安全生產監管局
二○○七年二月七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