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資產投資推動市場需求旺盛
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國內固定資產的投資幅度,在2002年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呈現快速增長,投資額為3.5億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8.3%,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為4.58億億元,增長速度達到歷史最高,同比增長29.1%,自04年起至今,雖然國家要求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速度,但是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高位運行。2007年1~3季度,GDP同比增長分別為11.1%、11.5%、和11.5%。
“十一五”規劃以來,國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力度,要求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向由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轉移。與固定資產投資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相一致的是,水泥行業投資結構也在發生著同樣的變化。水泥行業投資增長較快的地區主要是在中、西部,尤其是進入“十一五”后,西部水泥投資增速明顯快于東、中部地區。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GDP成長率達11.6%,比上年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7%(前8個月增長26.7%),比上年全年提高2.3個百分點,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增幅分別為22.6%、35.9%、29.5%。預計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在25%以上的水準,帶動水泥產業景氣持續向上。
中國《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通過,未來中國將進行新農村建設、城市化進程、圍繞重慶成都中西部開發建設、以京滬高鐵為代表的新一輪鐵路建設以及奧運會、世博會、濱海新區建設等規劃的實施,經濟有望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這將對水泥的需求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農村建設中,全國每年新增農村住房投資和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帶動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預計07-09年保持年增長20%以上。
城鎮化進程方面,根據相關規劃,大陸城鎮化水準將由2006年的42.99%提高到2010年的47%,固定資產投資也將保持增長態勢,預計07-09年投資增速保持20%以上。房地產投資方面,雖然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05、06年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07年以來又有回升,主要受房屋需求成長影響,07年前8個月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達14276億元,同比增長29%,超過06年全年增幅7.2個百分點,也超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幅2.3個百分點,呈明顯的回升態勢。
因此,固定資產投資的成長帶動了水泥需求維持暢旺,預計2007年至2009年都將維持增長態勢。
二、整合步伐加快提升行業集中度
由于水泥的特性,區域市場占有率顯得格外重要。根據國外水泥行業的運行規律,在某大型水泥企業控制一區域40%以上市場后,水泥價格的主導權將會落到該大型企業手中。因此,沒有規模就沒有市占率,沒有市占率就沒有定價權。同時,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的大范圍運用,在大多數企業獲利能力均較以往成長的情形下,目前各企業的競爭型式已由之前的成本節約型向價格控制型轉移。具有區域控制權的水泥企業將更有競爭優勢,其未來發展更具潛力。
但國內水泥廠商目前的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2006年國內前十大廠商的市場份額僅為18%,企業平均規模僅為20.6萬噸。而國外十大廠商的集中度接近35%,企業平均規模為80萬噸。國內水泥產業集中度距離國際水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按照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規劃,2010年產量前10大水泥生產企業集中度將達到30%,產量前50位水泥生產企業集中度提高到50%,企業平均生產規模將達到40萬噸左右,前十位企業生產規模均需達到3000萬噸以上。
在大企業集團產業擴張動能和國家產業政策共同作用下,大企業擴張戰略從爭奪中心城市發展到了“跑馬圈地”控制區域市場的狀態。2007年的多項并購案例都說明了這一點。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未來大型企業主導的并購重組將繼續升溫,預計到2010年水泥企業數量將從目前的5000多家減少到1000多家。
三、水泥價格呈現持續上漲態勢
目前中國水泥價格是全世界最低的,國外水泥價格是鋼鐵價格的1/4左右,國內這個比例達到了1/10,水泥價格處于非常低的水平。隨著水泥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水泥價格也將與國際接軌,國際水泥巨頭紛紛看好中國水泥業的發展并多次并購國內水泥企業,引發我國水泥企業的重新估值。
2007年以來由于行業結構調整、市場需求、生產成本等因素的影響,水泥價格呈現持續上漲態勢。10月份全國水泥42.5等級水泥和32.5等級水泥的均價分別為294.1元/噸、271.3萬/噸,同比上升1.8%和4.2%,維持低幅度上升態勢。11月份,部分大中城市水泥價格上漲明顯,海口、長沙、南昌、鄭州、烏魯木齊、成都上漲42.9%、27.8%、27%、13.2%和12.5%。12月份以來,除了北方地區受區域性淡季影響,價格有小幅下跌外,其他大多數省份水泥價格呈現加速上揚的態勢。其中,湖南水泥價格從11月份的333元上漲到425元,重慶水泥從286元上漲到410元,廣東從300元上漲到375元,貴州從325元上漲到420元每噸。和07年初比較,全年水泥價格上漲較快地省份有天津上漲了72元/噸、上海上漲了68元/噸、江西上漲了95元/噸、重慶和廣東上漲了85元/噸、廣西上漲了90元/噸、貴州上漲了120元/噸,即使是06年全國水泥行業比較低迷的浙江,07年水泥價格上漲了53元/噸,達到279元/噸。
煤炭和電力成本在水泥的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們的價格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水泥和熟料的生產成本,從而影響水泥價格的走勢。除此之外,水泥行業地集中度提高和定價權的擁有,也將直接影響水泥的價格。
在“中國煤炭行業高峰論壇2007”上,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武承厚指出,在煤炭成本的增加和需求持續增長等因數的作用下,預計2008年我國煤炭價格將上漲5%~10%。有業內人士稱,08年煤炭價格上漲以成定局。受到煤炭、電力等價格上升對水泥成本的支撐,以及中國建材等大型集團的水泥并購行為進一步提升這些廠家的市場價格控制能力,加上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行業景氣度的提高以及受到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水泥價格將繼續沖高。
四、堅持貫徹“節能降耗”方針
水泥行業是高污染、高能耗和低附加值的行業之一,與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等同屬于高能耗制造業。
水泥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的標準煤耗相當高,水泥行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的標準煤耗為7.9噸,比鋼鐵的標準煤耗還要高出1.5噸,主要原因是水泥行業是個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的產業。雖然我國目前出口的水泥大都采用新型干法生產技術生產的水泥,這種方法減少了粉塵的污染,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沒有得到減少,2006年,我國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為62億噸左右,其中水泥業排放量達到6億噸,接近總量的10%,廢氣的排放仍是水泥行業扥污染主要原因之一。
“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水泥節能降耗目標為噸水泥綜合能耗在“十五”的基礎上下降25%,每年平均下降5%左右,高于國家“十一五”整體能耗下降20%的目標。
為了達到節能降耗的目標,2007年,發改委規劃強制淘汰落后產能。根據發改委相關規劃,從07~10年,平均每年需要淘汰的落后水泥產能達到了7000萬噸左右,是前幾年的兩倍,另外,發改委并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投資主管部門在核準新建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時,堅持上大壓小、等量淘汰落后水泥原則,因此未來幾年內水泥產能的凈增量將明顯減少,供給過剩的局面將得到有效緩解。
在淘汰落后生產線的同時,大力發展新型干法生產線。2001年以來,我國水泥新型干法窯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新型干法窯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的比重已由1998年的9.63%提高到2006年的48.3%,2007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53%。
從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角度考慮,政府推動淘汰落后產能,換發新一輪水泥生產許可證,截至2010共需淘汰落后產能2.5億噸。屆時,減少的落后產能將全部由新式干法窯代替,新式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70%,除了整體行業獲利水準將提高外,對節能減耗上亦有明顯的貢獻。
低溫余熱發電是節約能耗的又一措施,帶余熱發電的生產線可以節約1/2左右的電能,降低1/3左右的成本。對于當前以降低成本為主要競爭手段的水泥行業,低溫余熱發電是一個很有效的措施。2007年上半年,投產18套余熱發電生產線,裝機容量136500kW,年底純低溫余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37080kW。預計2007年通過余熱發電技術和新型干法工藝替代落后工藝,水泥行業可節能近400萬噸標準煤。根據國家八部委下發的相關意見,到2010年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生產線要達到40%,而目前尚不足10%,發展空間還很大。
同時,運用循環經濟的理念,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和消納城市生活垃圾。在循環經濟的應用上,上海走在國內水泥行業的前沿,但是現在各生產廠商都紛紛加入循環經濟的隊列中。國家從政策上給予很大的支持,例如稅收的減少和免稅政策等。北京水泥廠在循環經濟的應用上是個后起之秀,已經成為國內循環經濟應用的模范,廣為推廣。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和消納城市生活垃圾是未來注重環保、注重保護資源的必然趨勢,也將成為水泥行業節能的又一方向。
“十一五”以來,水泥行業的發展遇到難得的大好時機,GDP在原有的高速發展的狀態下,又有更進一步加速的勢頭,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加快,支持中西部發展、振興東北老工業區、加快新農村建設等“十一五”重點扶持工程項目,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國內水泥需求增加,水泥價格上漲,水泥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增加,2007年全行業贏利創16年來新高。
來源:中國水泥網
相關鏈接: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