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一半的2008年可謂中國經濟的多事之秋。正當國家通過“兩防”(防通脹、防過熱)措施給經濟降溫時,國內的雪災、地震,外部的次貸危機與油價糧價上漲,不斷地沖擊著中國經濟。
不過,國家統計局上月17日交出的我國上半年經濟答卷還算令人滿意,備受矚目的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繼續回落,同比上漲7.1%,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2%。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7.9%,比1-5月份低0.2個百分點。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較高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出現回落,偏快的經濟出現減緩,國民經濟運行正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
上半年引起物價上漲的主要農副產品的價格已高位趨穩,夏糧豐收,農業形勢總體良好,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改變,這些對穩定物價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雖然近兩個月CPI出現了回落,但是繼續控制價格過快上漲還面臨很大壓力。從國際上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波動,通貨膨脹呈加劇態勢。6月份,歐元區的CPI上漲4%,美國CPI上漲4.3%。而初級產品特別是石油和糧食,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增長都在30%以上。據統計,6月份國際能源價格環比繼續上漲8%。其中石油上漲7.2%,煤炭上漲19.9%。這些因素都加大了中國輸入型通脹壓力。
國內生產價格漲幅繼續擴大也對CPI形成傳導壓力,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有增無減。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8.2%,6月份漲幅進一步擴大到8.8%。
國家信息中心祁京梅表示,PPI再創新高與當前的國內外整體經濟環境是一致的。由于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中國對進口工業原材料的依存度比較高,只能被動接受,使得國內生產資料價格越來越高,很可能成為推動CPI上漲的重要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PPI這種走高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
國際油價攀升推高國內成品油價,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7月3日,國際原油價格創下144美元/桶的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原油的最高漲幅已超過40%,全球進入高油價時代。我國的原油進口依存度逐年上升,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大。今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石油等能源的供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2008年-2013年,非歐佩克國家燃料供應(含生物燃料)的年增長率將下降至0.5%,而受新興國家經濟增長推動,燃料需求每年將增長1.6%。
國際油價的不斷攀升造成國內外油價倒掛,國內煉油行業處境艱難。據測算,中石油、中石化的煉油盈虧點在80美元/桶左右,盡管目前國際油價有所回落,但仍在120美元/桶以上高位運行,國內三大石油公司仍需要巨額補貼,然而,靠財政補貼不是長久之計,成品油調價勢在必行。
業內專家表示,油品價格放開是一個必然趨勢。國家6月份將汽油、柴油的平均基準價分別上調了16.7%和18.1%。業內人士指出,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是在國際油價飆升的情況下的被動上漲,并未反映成品油定價機制的真正改革。盡管近期我國油價經歷了大幅調整,但是現在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的“倒掛”仍然非常明顯。然而,近期我國能源定價機制完全市場化與國際油價接軌也是不現實的,成品油價格上調會增加交通運輸、農業生產、汽車、鋼鐵等行業的成本,進而影響工業品出廠價格。但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為,油價漸進式上漲雖然短期內對CPI會有拉動作用,不過,采取逐步調整的方法對我國的能源消費與產業結構調整都有積極作用,目前的CPI尚處于可控范圍內,漸進式的油價調整是可行的,長期而言是有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的。
煤炭價格持續上揚推動第三次煤電聯動,電價可能繼續上漲
截至7月21日,秦皇島山西大同優混煤平倉價報于1050-1080元/噸。國內煤炭價格已11周持續上漲。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使發電企業效益不斷下降。國家發改委8月1日發布了上半年煤炭和電力行業的運營情況。今年上半年,煤炭生產加快增長,利潤大幅提高,下游的電力行業受此影響則發生了大面積虧損。前5個月煤炭行業利潤同比增長97.8%,而受煤價暴漲和災害損失影響,電力行業實現利潤173億元,下降70.8%。電力行業中,火電行業虧損最為嚴重,由去年同期凈盈利269億元轉為凈虧損22.9億元;水電、供電行業利潤分別下降22.9%和52.6%。
煤電之間矛盾的加深,必然引起電價上調。繼6月19日將銷售電價上漲4.7%后,7月初國家發改委決定適當提高南方、華中、華東、西北、華北和東北六大電網電價。盡管此次調價不是按照煤電聯動原則進行,但如果煤價持續上漲,第三次煤電聯動可能提前。一旦實施第三次煤電聯動,電價漲幅將超過5%。電價的大幅上漲可能進一步帶動民用電價、液化氣、水及其他公共服務品價格的上漲。同時,煤炭價格上漲還會帶動相關產品價格上漲,為抵消原材料價格上升帶來的影響,鋼鐵、冶金、化工、煤氣等行業的產品價格也將有所上升。
PPI上行動力增強,向CPI傳導效應將逐步顯現
上半年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6%。從3月份的8%、4月份的8.1%、5月份的8.2%到6月份的8.8%,PPI連續四個月處于8%的漲幅平臺。生產價格漲幅繼續擴大,對CPI形成了較大的傳導壓力。
6月份以來,隨著國家各項調價措施的出臺,PPI繼續上升的動力增強。以成品油價和電價調整為例,每噸成品油調價500元,可能導致PPI上升0.4個百分點。況且,PPI的上漲具有輸入性和外生性,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和國內調價政策影響,未來數月PPI將保持上升勢頭,PPI向CPI傳導的風險加大。
PPI上漲通過三種途徑加大CPI上漲壓力。一是PPI(煤炭、成品油、電力)→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CPI;二是PPI(采掘工業)→水電燃料→CPI;三是PPI(原料工業、加工工業)→工業消費品→CPI。目前,國家對農業生產實行補貼,對水、電、油、氣實行政府定價,且此次調價不涉及農業、化肥生產和居民用電,但是農業生產資料和工業消費品價格的不斷上漲,表明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已向下游產品傳導。目前傳導的途徑主要表現為第一和第三種,如果國家放開價格管制,水電氣等的價格將全面上漲,PPI將全面向CPI傳導。從當前情況來看,這種傳導效應還不十分明顯,因為從上游產品向下游產品傳導有一定的時滯。短期內CPI受PPI上漲的影響較小,7-9月份傳導效應將明顯加強,上下游產品價格間的傳導將由原先的CPI向PPI演變為PPI向CPI。
美元走強或將終結全球大宗商品牛市,輸入型通貨膨脹可能趨緩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包括原油在內的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市場上月都經歷了一個沖高回落的過程,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與美元逐漸走強有關。
上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單邊貶值行情,并重回6.84關口,在7月30日出現了單日貶值146個基點行情,如此跌幅,在匯改3年來并不多見。
上周美元保持上漲勢頭是人民幣匯率出現單邊貶值的重要因素。不久前,美國公布的諸多數據好于預期,美國國會通過了拯救房地產市場的法案以及美國非農就業人口降幅小于預期等消息,這些消息緩解了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方面的一些憂慮,為美元提供潛在支持。
美元的走強或將成為近一段時間內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事件,美元的走強直接導致了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從而帶動了同樣以美元計價的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有效地緩解了全球通貨膨脹的預期。
如果這一趨勢能得以持續,率先實現價格錯峰調控的中國則無須再為輸入型通脹擔憂,并且有機會讓國內經濟享受原材料價格下降的諸多益處,在無需補貼的情況下使得煤電油價格與世界接軌,逐步理順扭曲的油電價格。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近日表示,我們正經歷全球成本推進型通脹。物價上漲不可怕,但不要形成輪番漲價的預期。全年物價總水平得到控制并不斷收斂完全可能。
來源:中國信息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