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正式全面啟動。這一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年國內生產總值和4.5萬億美元的年貿易總額。
專家普遍認為,作為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標志著中國與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系上升到新的歷史水平,必將為中國和東盟各國的貿易發展和經濟合作增添新的動力,對促進世界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復蘇也將發揮積極作用。
互利共贏是根本
“相比十年前剛談時,我們(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收獲應該會比預期大。”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對記者說。
所謂自由貿易區,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通過簽署協定,在WTO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形成的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特定區域。
2000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于新加坡舉行的第四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構想。專家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為中國和東盟雙方多年的努力和談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畢竟,這是我國正式啟動的第一個對外自貿區,運作了很長時間。
自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簽訂《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經貿關系發展迅速,貿易額已從當年約60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2億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第三大貿易伙伴,而東盟則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據悉,自貿區啟動后,中國與東盟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也就是說,雙方90%的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
貿易專家指出,中國和東盟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相互投資這三個領域實現三重互動,互利共贏。更重要的是,自貿區的建成還將對區域經濟起到穩定器的作用。根據有關協議,中國和東盟國家今后如遇貿易爭端,即使彼此取消自貿區優惠待遇,但仍可回歸世貿組織優惠待遇,這將對貿易摩擦起到緩沖作用。
新加坡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陳企業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將促進亞洲國家間的貿易增長,降低對出口歐美的依賴度,這有助于亞洲經濟的穩定。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說,由于東盟已與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簽訂自貿區協定,中國—東盟自貿區啟動后,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生產的產品還可享受東盟與這些國家的自貿區優惠關稅待遇,從而銷往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示范效應不可低估
陳鳳英認為,建立自貿區本身是一個不錯的起步,但這一事件的意義絕不僅限于經濟和貿易,而是關乎亞洲地區合作和安全互信等更廣泛的范疇;另一方面,中國— 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也不僅僅是對東盟和中國兩方的互利共贏,其對今后中國與更多國家或地區開展自貿談判也會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
“事實上,中國的進出口并不完全在東盟,甚至于我們對東盟現在還是貿易逆差,可以說,在建立自貿區的問題上,我們是做出了讓步的。”陳鳳英坦言,她進一步指出:“這也體現了中國作為地區大國的風范,也為我們今后在其他自貿談判時增添了話語權。”
目前,中國還在就多個雙邊和多邊自貿區進行談判,包括與海灣合作委員會、與拉美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區域。有了第一個自貿區的建立,中國在與其他國家商談建立自貿區方面也有望得到極大推動。
另一方面,對于加速東亞地區經濟融合、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啟動也意義重大。事實上,在這次危機爆發后,東亞和亞洲各國間的合作就一直在加強,就在本周,“10+3”財長和央行行長以及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宣布正式簽署總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此次中國率先邁出啟動自貿區的步伐,有望給區內其他仍在商談的自貿區帶來示范效應,另外,此舉也有望促進東北亞經濟體間的合作。
如果從更深一層來考慮,明年APEC領導人會議將在日本舉行,中國與東盟建立首個自貿區的舉動,對于促進亞洲全面整合,乃至吸引美國重新回到東南亞,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杰揚特·梅農認為,作為一個覆蓋人口最多、貿易總量居世界前列的自貿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將加速東亞地區經濟融合,為區域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打下堅實基礎。
危機賦予特殊意義
業內人士還指出,簽署和啟動自貿區本身其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恰好碰上了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的大背景,讓這一原本普通的事件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從全球來看,當前世界經濟盡管出現復蘇,但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凸顯。從多邊貿易的角度看,2010年世貿多哈回合談判能否結束還存有變數,而通過建立“10+1”的自貿區,中國至少在地區經貿合作方面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可以得到保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明年全球貿易保護的形勢可能更為嚴峻,特別是針對中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本周透露,今年中國極可能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上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明年只會更加頻繁。
2009年一年中,涉及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案件超百起,涉案金額約120億美元,兩者均比同期翻了一番。中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而此次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恰恰展現了中國對于市場開放的承諾,以及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所承擔的地區責任。從東盟的角度來說,各國也將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而非經濟威脅。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貿易大幅增長,但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中間產品交易階段。亞行的報告顯示,本地區60%以上的商品最終銷往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因為東亞新興經濟體間商品生產和需求的同質化程度較高,缺乏互補性。
鑒于此,梅農指出,在自貿區建成后的初期階段,部分國家的某些產業可能會經歷“陣痛”,要付出一定的調整成本,還會遭遇到一些阻力。但從長遠考慮,自貿區無疑將優化產業分工,中國與東盟國家相關產業將最終受益。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