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世博園中國民營企業聯合館成為首個零碳排放館。
“其實,實現場館的低碳比企業的節能簡單很多,許多環保的主張,都是身邊隨手的事情。”愛仕達集團董事長陳合林表示。作為聯合參展民企館的浙江民營企業愛仕達集團,是國內首個通過碳交易的形式購買世博場館碳排放的碳補償交易的企業。
記者獲悉,目前在世博園區內,除了民營企業館外,比利時館、葡萄牙館等已自行抵消碳排放,聯合國館和萬科館也將通過上海能源環境交易平臺,購買碳減排指標中和場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碳排放。
而整個世博園區,一份更大的低碳大規劃也在悄然展開,6月5日,上海世博局、上海市環保局、發改委、教科委聯合發布《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低碳世博”總體方案》,框定未來半年左右,世博園的減碳方案。
隨著企業低碳行為背后的商業回報顯現,低碳生活漸行漸近。
多館醞釀零排放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林健告訴本報,“在世博園中自愿減排活動開展以來,吸引了相當多機構及環保人士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場館和個人的減排。”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是國內首個環境能源交易平臺。
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對本報表示,本屆世博會,將會把全面實踐低碳發展、充分展示低碳成果和廣泛傳播低碳理念作為三大目標。
“世博會將積極推進各類碳補償項目的實施,爭取在世博會結束前抵消60%~70%的碳排放,并在世博會后4~5年內基本實現碳平衡”黃健之表示。
目前上海世博園在低碳方面明確了五個方面的主要任務,一是在世博園區的規劃、建設、運營各環節全面落實低碳措施;二是在世博園區集中展示低碳技術、產品和實踐,積極推廣低碳成果;三是推進各類碳補償項目的實施。
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陳杰介紹,“低碳世博”已經成為承辦世博的目標之一。其目標是:實現園區內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減少30%、實現園區生態和諧和資源綜合利用、雨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雨污水綜合利用率達到 30%以上;工程廢棄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資源化利用達到50%以上。
“現在首先是在世博園區里,要搭建好資源減排的平臺!6月5日,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孫健透露。
低碳思維
其實,低碳思路是在世博建園之時就已展開謀劃。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楊雄對媒體透露。
與此同時,上海世博會首創的“城市最佳實踐區”通過國際遴選委員會選出最好的、最新的節能減排的生態建筑,集中到世博園區進行實物展示。展示會極大地宣傳和推動未來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大量使用綠色、環保、節能技術。目前,上海世博園區進行的大規模的綠化建設,使其綠化建設面積達到106萬平方米。
據悉,目前上海世博園區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集中運行示范區。這些新能源汽車也引領了一個新的投資部件動向——動力電池環節延伸。世博期間,在世博園區運行的新能源車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萬噸,使園區內公共交通接近“零排放”目標。
低碳商機
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動下,低碳成效逐漸顯現。
本報從上海世博局獲悉,世博會正式開園一個月以來,園區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達到120萬千瓦時,江水源/地源熱泵累計供冷量達到564萬千瓦時。
與此同時,世博園區內各類新能源技術的實際應用相比傳統能源技術累計節能5152噸標煤,累計減排1.27萬噸二氧化碳。園區內已投用新能源汽車432輛;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50%以上。
隱藏在企業低碳行為背后的商業機會也越來越旺。
隨著6月初新能源汽車試點補貼政策的出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很可能超出市場預期。由此帶來的投資機遇也將更加廣闊。而電池則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投資價值的一環。
除新能源汽車外, 上海世博會正成為智能電網項目的展示平臺。除了國家電網館有專門的智能電網展區外,世博園區用電和中國館的用電都是基于智能電網技術。
據悉,未來10 年智能電網都將成為中國電網發展的主要方向,按照目前年均2500億-2700 億元的投資額來計算,未來12 年的總投資為3億—3.2 萬億。
業內人士透露,世博會對于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理念及新成果的展示,將很快得到市場的快速認可,未來包括數字化變電站、汽車充電站、智能電表、新能源的接入、儲能系統等都將有望再次獲得資金熱捧。
來源:21是經濟導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