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后,我國將邁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石化和化工產業的“十二五”規劃引人矚目。目前,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產業規劃研究院率先公布研究成果。這些成果耐人尋味。
一問:2015年達到產業峰值可能嗎?
“從周期上看,我國經濟增長的高峰或將出現在2015年,屆時,我國石化化工產業也將運行到峰值水平。”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產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陸險峰,在該院成立5周年的慶典上,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我國經濟增長的高峰年,從歷史上看,分別有以下幾個標志性年度:1978年,1984年,1992年,2007年。根據我國經濟增長周期,陸險峰預測:“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高峰或將出現在‘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
判斷“十二五”我國達到經濟增長的高峰時期,與隨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我國經濟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并不矛盾,只是專家認為自“十三五”開始,我國將實現經濟軟著陸。
事實上,目前我國仍處于從不發達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過渡的階段,人民物質生活從基本的生存需求轉向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人民對物質生活的這種強烈渴望,正是經濟快速增長的最大動因和保障。我國房產投資、汽車產銷量均躍居世界第一位;去年奢侈品消費超過美國,升至全球第二,這些數據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例證。
此外,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快速增長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人的價值判斷的單一性這種傳統的文化”。
由此可以推斷石化化工行業也將面臨快速增長態勢,并于2015年達到峰值水平。
與此相對應的是,近20年世界石化行業周期變化顯示,“目前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正處于低谷時期,并將一直持續到2015年。”陸險峰表示。
二問:結構調整是否真正迫在眉睫?
經過60年發展,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已經成為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46萬家,總產值6.63萬億元的重要工業部門。與中國經濟增長同步,石化行業在“十二五”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期。
“雖然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態勢向好,但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專項規劃一處處長文劍表示。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任付旭與他的觀點相近:“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伴隨著規模、速度、效益,新的問題不斷涌現。”
付旭表示,問題主要集中在工業化園區以來,各地方政府超常規發展,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同時也缺乏對地方產業的梳理與判斷,因此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文劍則更加注重發展質量方面,他將問題歸結為4個點:大多數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較弱,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產品附加值、產品精深加工程度與國外企業相差甚遠;企業數量過多,規模小,產能過剩;環保設施不完善,節能減排壓力大。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和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將面臨嚴峻挑戰,結構調整需求迫切。特別是全行業寄希望于“十二五”,能夠通過行業共同努力,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有效化解這些矛盾和問題。
到2015年,計劃形成若干個2000萬噸級的煉油生產基地,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要超過600萬噸/年,乙醇裝置平均規模要達到60萬噸/年以上,全國石油和化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占行業的比重提高到1/3,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要達到10個以上。同時,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與布局。
三問:重點化工領域的發展機遇來了嗎?
我國“十二五”期間結構調整已經迫在眉睫,對于企業來說,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更大的機遇。而化工新型材料、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等重點產業結構調整值得關注。
在化工新材料方面,由于我國電子電氣、汽車和建材產業的高速增長,工程塑料仍將保持快速發展,預計2015年自給率達到41%,并將有205萬噸的凈出口量。上世紀被列為戰略物資,國外對我國實施禁運的特種工程塑料,由于我國產能產量都很小,“十二五”期間面臨供不應求、需求量高速增長局面。以碳纖維為代表的特種合成纖維增長迅速,預計2009年至2015年其產能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4.3%,但是國產特種合成纖維在質量上與國外產品仍有一定差距。“十二五”氟橡膠需求量增速減緩,但2015年仍有3000噸左右的凈出口量。有機硅產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產能逐步得到釋放。
中國富煤的特點以及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的壓力,催生了以替代石油為目標的新型煤化工。“十二五”期間,煤化工產業依然在技術、經濟性、政策導向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比如,煤制烯烴投資大產出低;煤制油投資巨大、技術有待成熟,還面臨水資源、環保等方面挑戰;煤制天然氣經濟性有待于進一步考察;而煤制乙二醇在生產成本、工藝技術、裝置運行方面,面臨挑戰。
精細化工占我國化學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已經從1985年的23.1%,提升到2009年的47%。“十二五”伴隨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必須大力發展精細化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大研發和服務投入,以市場為導向尋找新的研發點,并擴大國際市場份額。預計2015年我國精細化工的產值超過1萬億,屆時我國將躋身世界精細化工大國和強國之列。
來源: 中國石油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