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內蒙古煤炭工業局公布數據顯示,1~11月內蒙古原煤產量達7.19億噸,同比增長1.39億噸。內蒙古成為2010年第一個煤炭產量突破7億噸的省區。
內蒙古發改委保守估計,2010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將達7.5億噸。
內蒙古官方數據顯示,自9月份以來,內蒙古煤炭月產量維持在8000萬噸以上。1~10月煤炭產量6.39億噸,1~9月煤炭產量為5.48億噸。
同期,山西省發改委公布,1~11月山西煤炭產量為6.66億噸,同比增加1.17億噸。其中,11月產煤7003萬噸,為單月歷史新高。山西煤炭工業廳預計2010年山西煤炭產量在7.2億噸左右。此數據與內蒙古前11月煤炭產量相近。
相比之下,無論是單月產量,還是年度總量,內蒙古已超過傳統煤炭大省山西,坐上了煤產量的頭把交椅。
業內人士認為,這昭示著國家能源供應西移格局正在形成。
內蒙古煤炭12億噸大規劃
資料顯示,到2009年內蒙古探明煤炭儲量達7323億噸,為全國第一。在探明儲量中,億噸以上煤田有36處,其中200億噸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3處、100億-200億噸煤田有5處,10億-100億噸大型煤田13處。
目前,神華、中煤、河南冀中能源、山西焦煤等近30家煤炭工業百強企業在內蒙古建井開礦,煤炭開發規模和強度逐年加大。
本報記者掌握的內部資料顯示,“十二五”末內蒙古煤炭產能規劃達12億噸,新增5億噸,比2010年增加60%,煤炭外運量規劃6億噸左右。
相比之下,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相對穩健。山西“十二五”煤炭產業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山西省煤炭年產量控制在10億噸以內。
根據內蒙古“十二五”發展規劃,內蒙古將重點建設鄂爾多斯、錫林郭勒、呼倫貝爾等大型煤炭基地,形成準格爾、東勝、勝利等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霍林河、白音華等3個500萬噸煤炭基地,形成煤炭大礦井、大企業格局。
為加大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內蒙古亦爭建國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加大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集中在呼包鄂沿黃經濟帶,呼倫貝爾、興安盟、赤峰、通遼等化工園區布局煤化工項目。
煤炭產業西移面臨外送難題
內蒙古煤炭產量再超山西,中國煤炭供應西部轉移越發明顯。
這一趨勢與“十二五”及以后煤炭產業政策相吻合。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介紹,“十二五”期間,在煤炭生產開發布局上,國家采取“控制東部、穩定中部、開發西部”和“東部接續建設,中部適度建設,西部重點建設”的思路。
根據東中西部煤炭資源稟賦差異,東部煤炭產量將控制在5億噸以內,中部煤炭產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產量占52%左右。
“十二五”規劃鼓勵大型能源企業集團到西部地區開發煤炭資源,扶持西部地區大型煤電企業做大做強,支持資源枯竭礦區的大型企業集團獲取接續資源,引導中部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跨區域發展。
上述產業政策無疑將內蒙、新疆等產煤地推向煤炭供應新時代的前沿。
內蒙古煤炭工業局負責人說:“單靠內蒙和新疆保證全國供應是不可能的。內蒙和新疆受制于運力和環境約束,煤炭產能不能大規模迅速釋放。”
12月6日,發改委公布“2011年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指導框架”,該框架顯示包括神華集團在內,內蒙古2011年煤炭鐵路出省計劃只有1.9億噸。
本報記者測算,如果2011年內蒙古原煤產量繼續維持在7億噸,鐵路出省運力僅相當于煤炭總產量的27%,鐵路運力建設刻不容緩。
“預計到2015年,內蒙古鐵路總運力將由2009年的5.2億噸增加到9億噸,原煤生產增長有望與運力增長相適應。”上述負責人說。
除運輸通道外,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滯后,也限制le 內蒙古煤炭外運。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家電網已在內蒙古規劃七條特高壓外送通道。如果按期建成,內蒙古外送電力將達3000萬千瓦時,轉化煤炭2億噸,內蒙古煤炭產能將迅速向外釋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