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調研”顯示,來自國內外20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9月通脹繼續高位運行,9月C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2%,與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一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2%,低于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水平(9.5%)。與此同時,出口、消費、投資三駕馬車增速繼續放緩。
雖然高通脹形勢繼續,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機構對未來經濟狀況仍抱有信心。10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7,終于結束此前連續五個月的回落態勢。
●信心指數
預測均值50.7,結束回落
本次調研共有12家機構給出了10月份的信心指數,預測均值為50.7,中位數為51.0,均高于9月信心指數(50.6)。這是連續五個月下降之后,該信心指數首次止跌回升。
官方公布的9月份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1.2%,較8月50.9%回升0.3個百分點。該指數最近兩月連續回升,顯示出經濟發展回穩態勢進一步增強。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指出,受全球經濟負面沖擊和國內政策持續收緊等因素的影響,9月份我國宏觀經濟景氣將繼續回落,三大需求將呈不同程度的放緩。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斌分析稱,盡管中國現在對出口的依賴相比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已低了很多,歐美地區經濟增長的明顯放緩還是會對我國的出口以及相關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而近期的各項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已有所放緩。
朱海斌進一步表示,除了外部需求降低帶來的影響,貨幣政策正常化也讓內部的經濟活動有所降溫,“不過就內部需求而言,固定資產的投資,特別是經濟適用房的建設、消費以及就業人數的不斷上升,仍然可以為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創造較好的條件”。
●三季度GDP
預測均值9.2%,小幅放緩
在持續收緊的貨幣政策等系列宏調政策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已呈現增速放緩的趨勢。
調研結果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與中位數均為9.2%,低于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增速9.5%,也低于一季度的9.7%,同時也低于上半年同比增速水平9.6%。其中,美銀美林等9家機構給出了最大值9.3%,摩根大通給出了最悲觀的8.9%。
工銀瑞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陳超表示,中國經濟仍處于去庫存階段,經濟環比增速企穩,同比繼續下行,宏觀經濟從“類滯脹”走向“小衰退”。
招商證券(微博)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預計,由于持續的緊縮政策和流動性控制,經濟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四季度環比降幅收斂、同比大約9%左右,明年一季度經濟延續緩慢下滑走勢。
民生證券(微博)首席經濟學家滕泰(微博)分析稱,隨著四季度制造業投資增速緩慢回落,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較快,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GDP增速回落較快。
不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認為,年內經濟增速放緩是政策主動調控的結果,經濟減速不會出現2008年的“硬著陸”情況,是“十二五”開局的新經濟周期下溫和可控的回落。他指出,“雖然外部歐美債務危機在持續發酵,導致我國外部經濟環境惡化,但投資和進口等數據表現仍強勁,這也表明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充足,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隨著物價漲幅的回落和政策收緊力度的減輕,經濟增速將有所企穩,全年經濟增長應能保持在9.4%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9月28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高達9%以上,處于增長潛力決定的合理區間,預計全年經濟增速仍將超過9%。
●CPI
預測均值6.2%,與上月持平
中國的通脹將繼續高位運行。
調研結果顯示,9月CPI同比增幅的預測均值和中位數均為6.2%,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月水平一致。其中,興業銀行(微博)和瑞銀證券等7家機構給出了最大值6.3%,德意志銀行和國泰君安等6家機構給出了最小值6.0%。
連平指出,雖然CPI同比仍維持在6%左右的高位,但應看到的是,前期對CPI推升作用明顯的部分食品價格漲幅開始回落,物價快速上漲的壓力已有所減輕,同時考慮到下半年翹尾因素將逐步降低歸零,以及地方政府加強對流通環節管理,通過集市與生產基地對接降低食品供應價格,物價調控正逐步起效,而近期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調,也可減輕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壓力。
對于本輪通脹的高點,機構普遍認為已在7月份形成。曹遠征認為,雖然物價高位回穩,但年內物價拐點預計在7月份已經形成。
連平也表示,7月份將是年內物價的高點,8月份有所回落之后,9月份繼續回落,拐點將在三季度形成,“但在勞動力成本長期看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高位徘徊、政府調控長效機制有待完善、目前通脹壓力減輕主要來自翹尾因素回落,新漲價因素仍處于高位、國內通脹預期依然較強等因素的影響下,年內物價回落幅度可能有限,至11、12月CPI同比可能仍居4%左右,預計全年CPI同比的平均漲幅在5.2%~5.4%之間”。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認為CPI將在11月首見跌破6%的顯著下降,但預計2011年全年CPI將達到5.5%左右。
9月PPI同比增速將再度回到7%以下。調研結果顯示,9月PPI同比增幅預測均值與中位數均為6.9%,低于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增速水平(7.3%)。其中,野村證券給出了最大值7.3%,瑞銀證券給出了最小值6.5%。
連平預計,受外部不確定性的影響,國內三季度經濟增速仍可能繼續有所回落,四季度仍將低位徘徊,對上游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趨于平穩,PPI將延續回落的態勢。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預測均值16.9%,增速放緩
調研結果顯示,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16.9%,較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17.0%)有所回落。其中,中信建投給出了最大值17.3%,工銀瑞信等3家機構給出了最小值16.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由于商品房銷售增速保持低位,基本電器的農村普及性需求高峰已過去,新增的家電家具等更新需求相對偏弱,社會零售總額的真實增速將小幅回落。
不過,連平指出,從近期數據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維持了從今年2月以來的小幅回升態勢,預計這一趨勢在9月仍將繼續維持;從宏觀層面來看,經濟增速雖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水平,而具體消費領域中,中汽協8月份的汽車銷量數據有所回升,同比增速提高到4.5%左右,因此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仍將保持小幅回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46億元,同比增長16.9%。
●工業增加值
預測均值13.3%,小幅回落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工業增加值也繼續小幅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預測均值和中位數為13.3%,均低于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增速水平(13.5%)。其中,澳新銀行給出了最大值13.8%,國泰君安給出了最小值12.8%。
諸建芳認為,工業生產增速還將持續回落,“一方面,由于政策保持偏緊態勢,企業流動性緊張,高鐵等大項目建設進度依然放緩;另一方面,外圍經濟出現大幅動蕩,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回落,企業補庫存動力明顯降低”。
連平分析稱,從近期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在6月大幅反彈之后連續兩個月回落,可能在13%左右持穩;從宏觀層面來看,國內經濟增速可能繼續在低位徘徊,國外經濟復蘇狀況堪憂,國內投資增速也出現回落,工業增加值可能延續小幅下行的態勢。
魯政委則給出了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的其他原因。他指出,首先,匯豐PMI初值的產出分項回落表明生產收縮的企業數已較上月再次擴大;其次,主要工業原材料價格9月初開始持續回落,間接說明企業需求降溫;再次,進入9月,因煤炭企業利潤遭擠壓,電力企業減少發電機組,加之干旱導致水電供給少于往年同期,11省市再次出現“電荒”,能源供給不足將影響工業生產;最后,去年同期環比較高將拖累同比讀數下行。
據工信部、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上月9日聯合發布的《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今年后幾個月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環境將更趨復雜,但總體仍在可控范圍內,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在13.5%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
預測均值24.6%,繼續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24.6%,中位數為24.8%,均低于統計局公布的1~8月水平(25.0%)。這是該指標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降。
滕泰指出,三季度鐵路、公路和市政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投資增速回落明顯。
諸建芳也認為基建、地產帶動投資增速回落。他預計,短期內相應的項目審批沒有出現松動,整體基建增速還將持續回落;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持續低迷,地產資金鏈繼續惡化,雖然保障房具有一定的對沖效果,但整體房地產投資可能出現快速回落。
連平則表示,往年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的規律已開始顯現,今年5月份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就一直維持小幅下滑的態勢。
連平預計,國內保障房建設持續推進,但局部地區仍面臨資金不足的困難,而鐵路投資建設則出現大幅停工削減的狀況,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能延續小幅下滑的態勢;未來保障房建設在中央政府的著力推進下仍將保持較快的投資增速,鐵路投資規模下降可能會產生長期影響,預計未來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可能將繼續持穩略降。
●外貿
順差預測均值182.6億美元,小幅回升
9月進出口同比增幅雙雙下降,貿易順差較上月小幅回升。
調研結果顯示,9月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182.6億美元,小幅高于海關總署公布的8月數據(178億美元)。其中,德意志銀行給出了最大值376億美元,美銀美林給出了最小值125億美元。
在出口方面,調研結果顯示9月出口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20.9%,中位數為21.0%,均低于海關總署公布的8月水平(24.5%)。其中,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大值24.9%,中信證券和瑞銀證券給出了最小值17.5%。
在進口方面,調研結果顯示9月進口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23.5%,中位數為24.0%,均低于海關總署公布的上月數據(30.2%)。其中,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大值27.8%,瑞銀證券和野村證券給出了最小值20.0%。
諸建芳預計9月進出口增速將出現回落。他指出,出口方面,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美國經濟復蘇依然疲弱,雖然新興市場國家增速相對較高,但難以抵消發達國家經濟下滑對國內出口的沖擊;而在進口方面,國內整體需求仍處于下降通道,企業補庫存動力偏弱。
連平認為,由于歐債危機長期化,發達國家出口支持政策的強化,海外市場很難在短期內明顯好轉,中國出口可能將回落至較低水平;而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是影響中國出口企業的中長期因素,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也很難大幅放松,這就意味著國內中低端出口企業的生存狀況長期堪憂。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11中國進口論壇”上向外界發出明確信號,中國政府無意追求貿易順差,將不斷完善進口體制和政策,進一步積極擴大進口。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1.4%,遠低于4%的目標水平。
●新增貸款
預測均值5265.8億元,小幅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9月新增貸款預測均值為5265.8億元,較央行公布的8月水平(5485億元)有所下降。其中,澳新銀行給出了最大值6000億元,德意志銀行給出了最小值4300億元。
諸建芳預計,9月貸款投放頻率保持穩定,總額在5200億左右,同比增長16.5%左右。
不過受季末因素影響,有機構認為9月新增貸款規模將大于上月。
連平指出,歷史經驗顯示,三季度新增貸款逐月遞增,而今年以來的信貸投放也表明,每季度的最后一個月都會較上月增加;同時考慮到銀行在季末會加大信貸投放以提高經營業績,和10月假期因素可能會導致部分貸款提前至9月發放,預計9月新增貸款較8月有所回升。
魯政委也表示,自去年二季度以來,月度間新增信貸投放非常平穩,今年各家銀行對信貸額度的管控亦較嚴格,因此信貸額度成為決定新增信貸量的最重要因素,從前兩季度的新增信貸情況來看,各季度前兩月新增信貸均低于去年同期,而季末月份新增信貸均高于去年同期,去年9月新增信貸為5955億元,則今年9月新增信貸大幅走低至5000億元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M2
預測均值13.9%,有所回升
調研結果顯示,9月M2同比增幅預測均值為13.9%,中位數為14.0%,均高于央行公布的8月數據(13.5%)。其中,美銀美林等4家機構給出了14.3%的最大值,中信建投給出了13.2%的最小值。
諸建芳預計,由于季末效應,貨幣增速可能出現快速上漲,9月M2增速將明顯回升。
連平分析稱,季末銀行加大存款吸收力度,加之外匯占款增長、財政存款下放,預計9月M2大幅增加,加之去年基數較低(去年9月M2新增8964億元),9月M2同比增速將有所回升。同時他認為,在貸款增長受限、貨幣乘數維持低位以及外匯占款增勢可能放緩的情況下,盡管季末有所回升,但M2增速總體回落態勢難改。
據媒體報道,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在2011年三季度例會上表示,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有效管理流動性,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總量。央行數據顯示,8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3.5%,這是M2繼7月之后再創2004年11月份以來新低。
●利率
10月無一機構預測加息
8月26日央行宣布擴大存款準備金上繳范圍之后,加息的可能性逐漸變小。
調研結果顯示,在給出10月底基準利率預測的14家機構中,沒有一家機構預計10月內存在加息可能。
連平認為,年內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他指出,除了因中外利差擴大而面臨資本流入壓力加劇外,目前一年期基準利率已達過去十年來的中值水平之上,預計四季度物價漲幅會有一定程度回落,明年物價漲幅繼續呈回落態勢,實際負利率逐步緩解甚至階段性消失;而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上升和公開市場凈投放也都不支持進一步提高基準利率。
●匯率
預測均值6.29
調研結果顯示,機構對2011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預測均值為6.29,中位數為6.30,與8月份調研預測均值持平(6.30)。其中,德意志銀行預計年內人民幣對美元升幅最小,預測值為6.34;野村證券和瑞穗證券預計年內升幅最大,預測值為6.25。
連平指出,9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明顯放緩,與美元指數上升有關;受歐債危機不利消息的影響以及避險資金可能回流,10月美元對歐元有望走強,預計人民幣對美元維持緩慢升值的態勢,月累計升幅0.2%左右。不過,他認為未來美元中期弱勢難改,再考慮到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未來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呈小幅升值態勢,且波動可能加大,彈性增強。
●政策
短期不會調整
面對通脹繼續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的現實,中國的宏觀政策是將有所調整,還是維持不變?
朱海斌認為,以下半年的通脹形勢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放寬,尤其是央行在8月末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計算方法,抑制表外貸款的增長,這被視為進一步收緊流動性的舉措。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丁爽也預計,近期不會有政策調整,同時隨著經濟降溫和通脹緩解,進一步收緊政策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中國政策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GDP增速、通脹率以及失業率等滯后指標。
雖然短期政策難言放松,但宏觀政策已經進入觀察期。
曹遠征表示,鑒于未來幾個月經濟景氣和物價出現“雙降”,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不宜繼續加碼,應保持穩定,冷靜觀察;假如世界經濟滑坡和國內經濟減速“雙碰頭”,建議做好政策調整甚至轉向(比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案,為經濟“失速”做好應對準備。
沈建光(微博)則建議,面對當下貨幣政策面臨的兩難抉擇局面,貨幣政策可以有所微調,即在熱錢流入可控的前提下,準備金率可以下調,并對中小企業定量放松,而一旦海外經濟的不確定性有所減弱,可以考慮適當提高存款利率以緩解長期以來的負利率。他認為,中期來看,如果四季度通脹回落、房價拐點以及出口增速降至個位數這三種情況相繼出現,或將為貨幣政策由緊轉松提供契機。
根據9月30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1年第三季度例會的提法,目前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增強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