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油氣是一個新事物,極大地拓展了石油上游業的工作領域,從我國可持續發展需要出發,重視和加強開發利用,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戰略抉擇。當前開發非常規油氣,特別是開發頁巖氣,正在形成一股熱潮,將推動我國石油上游業務發展。但我們在熱潮中,為了避免大起大落,避免付出太多“學費”,應當花些時間靜下心來冷靜思考一些問題。
中國可利用的頁巖氣資源規模有多大?
這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而且希望得到定量而不僅僅是定性的回答。
當前,全國各有關單位正努力從多個途徑尋求答案。有的用地球化學的方法從計算生烴量開始,求得排出量和聚集量,這是常規油氣資源量,同時,設法求取滯留在烴源巖中的烴量,以及能夠成為非常規油氣聚集的“有效滯留量”。有的直接測定巖石中的含氣量,有的通過與國外開發區進行類比,等等。無論是哪種途徑,工作量都很大,難度也不小,需要不少時日才能完成。期間,專家們陸續發表了對我國頁巖氣資源規模的估計:技術可采資源量大體在9萬億至45萬億立方米之間。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今年4月宣稱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TRR)中國有36萬億立方米,超過美國的24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本文作者質疑這樣的結論。首先,我國和美國沉積巖分布面積大體相當,但石油地質條件要復雜得多,眼下還看不出有更優越之處。其次,美國的資源量,是依據8萬多口井,大量的動態資料算得的,和我國在幾乎沒有井的資料條件下算得的“含金量”(可信度)是不同的,難以直接對比。最后,EIA此次僅僅評價了中國塔里木和四川兩個盆地,就說我國資源規模超過全美國的資源規模,實在難以令人置信,起碼是言之過早。
前不久,某知名石油研究院擬用“特爾斐法”預測我國頁巖氣資源量,作者本人也收到了一份問卷。基于中美基本石油地質條件、工作程度及勘探開發成果比較,我作出了如下答復:中國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可能在4萬億至12萬億立方米之間,期望值為10萬億立方米。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量,是去年底全國天然氣累計探明技術可采儲量的兩倍。相應的地質資源量在40萬億至120萬億立方米之間,期望值100萬億立方米。
在中國怎樣開發頁巖氣?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含油氣盆地,相同的油氣田,也不會有相同的非常規油氣聚集。
中美兩國盡管國土面積相近,但差別很大。美國主要是海相沉積;而中國有極其發育的陸相沉積。美國頁巖氣主要產自上古生界,而中國有發育的下古生界及元古界。美國頁巖氣產區主要分布在比較穩定的大地構造單元內;而中國總體處在活動性較強的區域,眾多的頁巖層都經歷了強烈的后期改造。可以預見頁巖氣的聚集和富集高產規律必然和美國的有諸多不同,進而遴選靶區的標準也會有明顯的差異。開采煤層氣,美國主要在中低煤階區,而我國目前只在高煤階區獲得突破,這也許可以作為上述認識的一個旁證。
我國人均擁有土地、水資源的數量都大大低于美國。又經歷五千年大規模開發,生態環境也較美國脆弱。
頁巖氣資源總體屬于“低品位”油氣資源。開發頁巖氣,美國主要采用“大量打井,打水平井,多段壓裂”的辦法。這種辦法占用土地過多,用水過多,海量運輸影響生態環境,大量鉆井液、壓裂液需要無害處理,作業過程中烴類氣體逸散等等問題,已導致美國、加拿大、歐洲叫停了一些頁巖氣項目。同樣,我國多數地區能否承受這樣一套做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
美國能源部有關部門在回顧頁巖氣開發歷程時,曾深有體會地說:“這些頁巖氣盆地彼此是不相同的,各有各的勘探前提和作業難點。由于這些差異,開發任何地方的頁巖氣資源都將面臨獨特的挑戰。”
開發頁巖氣,我們無法完全套用美國開發頁巖氣的理論、技術和方法,不能期望一蹴而就。我國煤層氣已經勘探開發了二十余年,至今成果有限,即為明證。開發頁巖氣必須從矛盾的特殊性入手,從基礎工作做起,掌握中國特有的聚集和富集高產規律,形成適合自己的省地、省水、省錢、污染少、環保好的系列技術,闖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頁巖氣開發道路來。
二十年內頁巖氣業在中國可能居于何種地位?
開發油氣是生產、經濟活動,而不是單純的科學試驗。對項目正確評價和決策必然涉及到預期的效率和效益。宏觀看,非常規油氣比常規油氣品位低,開發難度大,效率和效益較低。
在我國,常規油氣資源探明程度,即使工作程度最高的陸地和近海,也分別不到四成和二成,遠低于美國和加拿大,彼此處在不同的勘探開發階段。換句話說,中國常規油氣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近十年,油氣儲量增長是歷史上最好時期之一,油氣產量持續上升的事實,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預期未來二十年,它們“增儲上產”主體的地位不會改變。
在我國,開發非常規氣比開發非常規油現實。在非常規氣中,致密砂巖氣已有相當的生產規模,開發技術漸趨成熟,正由“非常規的”逐步轉變為“常規的”。煤層氣已進入商業開采階段,今后若干年將會有較快的發展。而頁巖氣尚處于起步階段,處于分地區、分層系、分類型全面地質調查階段,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會取得明顯進展,會有不少喜訊傳來,但是不太可能成為開發非常規氣中的主角。
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在國外發展,毫無疑問應該以常規油氣,以富集高產油氣田為目標。
為了長遠和全局發展的需要,我們也應該積極有選擇地參與北美地區的一些非常規油氣項目。為了兼顧近期的經濟效益,可以側重選擇以油為主,或富含凝析油的項目,例如威利斯頓盆地的巴肯頁巖,沃茲堡盆地西北部的巴內特頁巖,德克薩斯州西南部的鷹灘項目等等。
中國的頁巖氣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是重要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我們應該站在增加國內油氣供給,保障能源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努力探索,闖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開發道路來。與此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的難度,當前處于的工作階段和在各種油氣資源中居于領先地位。只要實事求是,我們就不太會“被第一”忽悠,更不會跟著忽悠從而攪亂了自己的能源發展戰略。對新事物,應該敏銳的感知。同時,又要與國情結合,真抓實干,才能真正“洋為中用”。
(查全衡,教授級高工,中石油咨詢中心專家)
背景鏈接:
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AAPG)預測,全球頁巖氣、煤層氣及致密砂巖氣資源量是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2.2倍。
目前,美國致密砂巖氣、頁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年產量和常規天然氣年產量持平,其中頁巖氣2010年產量為1380億立方米,超過了我國同期全部天然氣的產量。加拿大油砂油年產量已占石油年產量的一半。這不僅滿足了美、加本國的需求,而且正在改變世界能源供需結構。大多數技術是石油業現有技術的延續和發展。
另外,美國政府出面大力推介,西方能源機構和石油公司對中國頁巖氣前景一片叫好聲,我國業界和學界高亢的附和聲,也起了明顯的推波助瀾作用。
來源:中國石油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