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免费A级毛片,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新能源

新能源發展過快后遺癥始顯現

2012/7/30 15:12:37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和溫室氣體減排壓力的增加,特別是世界常規化石類能源儲量的減少和價格的上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并取得了長足發展。我國也不例外,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發展突飛猛進,規模急速擴張。然而,我國新能源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并發癥”也逐步顯現,如質量安全事故頻發、產能過剩苗頭突出、“并網難”問題愈演愈烈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緩解或根治,將嚴重削弱新能源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制約新能源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阻礙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進程。
  
  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規模急速擴張
  
  我國把新能源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規劃和政策予以扶持。“十一五”時期,我國陸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綠色能源示范縣補助暫行辦法》、《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方法》和《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從2009年3月開始,中央政府決定每年從財政出資100億元左右,為我國的太陽能屋頂和光伏建筑建設提供補貼,先后啟動了兩批總計290兆瓦的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推動國內光伏市場的形成。同時國家還推出了風電、光伏和生物質能三大主力新能源發電標桿電價,部分省份還另外推出新能源補貼,山東、廣東的風電上網電價均高于國家標桿電價。這些政策不僅為新能源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也為新能源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在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下,“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水電、風電、核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非化石能源生產量占當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3%。
  
  (1)風電在“十一五”期間高速發展。“十一五”以來,我國的風電產業發展可謂突飛猛進,無論從裝機容量、發展速度看,還是從風機制造能力上看,都已成為首屈一指的世界風電大國。“十一五”時期投產的風電裝機容量是“十五”時期的40倍,2005—2010年新增裝機容量連續5年翻番,到2010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73.3萬千瓦,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風電并網容量也達到了2958萬千瓦。截至2011年8月,全國并網運行的風電場達486個,分布在除西藏、廣西以外的全國29個省份,裝機容量3924萬千瓦,在建容量1377萬千瓦。“三北”地區風電裝機容量3440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88.8%,裝機容量超過百萬千瓦的省份有內蒙古、河北、甘肅、遼寧、吉林、山東、黑龍江、江蘇、新疆。自2007年起步以來,我國已建成海上風電裝機14.25萬千瓦,初步具備了海上風電設計、施工及設備制造的能力。2011年1至10月,全國風力發電量達到583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增長56.9%,占到全國發電總量的1.5%。
  
  (2)光伏發電設備產量爆發式增長。近幾年來,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已基本形成了涵蓋多晶硅材料、鑄錠、拉單晶、電池片、封裝、平衡部件、系統集成、光伏應用產品和專用設備制造的較完整的產業鏈,主要產品產量已居世界首位,但我國光伏電池產量的90%以上用于出口,國內光伏裝機需求很低,光伏行業一直呈現“兩頭在外”的局面。“十一五”期間,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以超過100%的年均增長率快速發展,2007—2010年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一,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約為10GW,占全球總產量的50%,2010年出口額達到202億美元。截至2010年,我國累計光伏裝機量達到800MW,當年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00MW,同比增長166%。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熱水器生產和消費國,到2010年年底,太陽能熱水器安裝使用總量達1.6億平方米,替代化石能源約3000萬噸標準煤。
  
  (3)核電在建規模龐大。隨著國家由過去的“適度發展核電”時期轉而進入“加快推進核電發展”時期,中國核電發展勢頭強勁,發展力度和速度遠遠超出原先的預期。我國現運行核電裝置有13臺,裝機容量約1082萬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為1.12%,提供了全國電力的2%。2010年核電發電量為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66%,占全國全口徑發電量42280億千瓦時的1.8%。我國核電在建規模龐大,在建規模占全球的40%以上。中電聯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明確指出,到2015年,我國將形成“東中部核電帶”,即在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省區加快發展核電;穩步推進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吉林等中部省份內陸核電項目。
  
  新能源“大干快上”同時質量安全問題日趨突出
  
  由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呈現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與水電、火電等常規電源相比,目前還沒有辦法像常規電源一樣對其有功出力進行計劃安排和控制,大規模接入電網可能會產生諧波、逆流、網壓過高等問題,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主要體現在:電網調峰調頻壓力增大、電壓控制難度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險增加等。近期,甘肅酒泉、甘肅瓜州與河北張家口等地接連發生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如2011年2月,發生在酒泉的一起“脫網”事故,導致附近16個風電場的598臺風電機組脫網,損失出力84萬千瓦,占事故前酒泉地區風電出力的54.4%。隨著風電技術日趨完善,單機容量越來越大,結構也越來越復雜,如何保證大功率風電機組安全運行已成為風電產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整機制造企業和零部件制造企業產品質量控制手段較低,產品批量投產后,性能不夠穩定,幾乎所有整機制造企業的產品在試運行階段和交付業主后均出現過質量問題。已安裝運行的風電場,大部分采用的是非常簡單的監測手段,自動監測范圍小,監測指標簡單,缺乏對信號的自動分析,大多依賴于人工巡檢和故障后處理。核電發展同樣如此,當前我國許多地區和企業發展核電的積極性很高,跑馬圈場址、搶購核電設備、過早過快地開展前期工作等問題比較突出,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改變,將極大地干擾國家核電發展總體部署,并給核電健康發展留下隱患。
  
  規模擴張過快導致新能源“并網難”問題愈演愈烈
  
  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劃布局,我國規劃在內蒙古、甘肅、河北、吉林、新疆、江蘇等省區建設八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這些風電基地所在地區大多負荷較低,電網規模小,無法就地消納,需要依托更高電壓等級、大規模遠距離輸送,這就要求配套建設輸變電設施,投資非常巨大。為了遠距離輸送風電光電,需要層層升高電壓,配套新建從10千伏至750千伏之間各個電壓等級全套輸變電設施,才能將風電光電輸送到上千公里甚至數千公里以外去使用。加之長距離線損和層層變損對輸電經濟性影響頗大,過網費進一步降低了經濟競爭力。而我國電網建設現狀與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主網架不強,跨地區輸送存在制約,導致新能源發展出現了“并網難”、設備利用小時下降、能源浪費等問題,北方風電集中開發地區大都遭遇較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大部分風機在夜間低谷期棄風停運,東北一些地區冬季棄風限電比例已近50%;西北主要風場因數次脫網事故,目前限電竟高達70%—80%,風能資源最好的一些地區,設備年利用小時數還不到1400.2011年,并網風電發電量盡管同比增長48.16%,但設備利用小時數卻比上年降低144小時,全國范圍內平均風電棄風電量占比達20%,直接經濟損失達近百億元。電監會公布的《我國風電發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風電場普遍經營困難,甚至虧損,近1/3的風電機組處于閑置狀態。太陽能也出現因無法并網而不得不“棄光”的苗頭,2011年光伏發電的設備利用率也較上年有所下降,年利用小時數僅1700左右。
  
  部分新能源設備產能過剩苗頭開始顯現
  
  2006年至今,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熱情的雙重刺激下,我國新能源產業投資一直居高不下,部分產品已經出現產能過剩苗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56家電池組件企業2011年的太陽能電池產能已超過35GW,預計2012年產能在40GW以上,產量將超過24GW;歐盟2011年9月份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12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到80GW,我國占據超過50%的份額。與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池供給量相比,需求量增長則相形見絀,2011年全球光伏裝機量僅21GW,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預測,受歐美債務危機和歐洲光伏補貼持續下調影響,預計2012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速放緩,全年裝機量可達24GW,同比增長14%。因此當前我國的產能已可滿足未來2—3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光伏市場的增長速度遠不能跟上產能擴張的步伐。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多晶硅產能已超過22萬噸/年,而2012年世界預計需求不到10萬噸。“十二五”期間,我國地方政府規劃建設千億光伏產業園區就達到二十個,規劃產值達到2萬億元,而據EPIA預計,2015年全球光伏裝機約為45GW,按8元/瓦計,全球市場安裝需求也僅為3600億元。目前國內年均新增風電裝機大約1500萬千瓦左右,但產能已經達到3500萬千瓦。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 用手機也能做煤炭生意啦!
  • 中煤遠大:煤炭貿易也有了“支付寶”
  • 中煤開啟煤炭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新時代
  • 下半年煤炭市場依然嚴峻
市場動態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


關注中煤遠大微信
跟蹤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