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鋼材進出口貿易環比雙降,但出口同比增速較快。近期哪些鋼材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出口目的國又發生了哪些變化?本文圍繞9、10月國內鋼材出口表現及影響出口波動的主要因素,對國內鋼材進出口貿易正在或即將發生的變化作簡要分析。
一、特鋼產品發力,鋼材出口保持較快增速
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出口鋼材484萬噸,環比減少31萬噸,同比增長26.7%。1-10月累計出口4578萬噸,同比增長11.8%。從出口量環比下滑看,除2009年7月1日海關下調部分鋼材品種出口關稅刺激當年鋼材出口外,歷年10月份鋼材出口數據均低于9月份數據,因此,國慶長假或為本月出口環比下滑的主因。此外,由于今年9月份出口量基數較高,9月份鋼材出口沖高后10月略有回調。
而從同比增速看,續今年1-8月鋼材出口增速自2009年以來首破10%以來,在特鋼出口大幅反彈帶動下,帶動前十月增速重回10%以上上方。9月國內特鋼產品出口環比增長32.1%,同比大增53.4%,占比由去年9月的39.3%增至目前的49.4%。若扣除特鋼產品出口后,9月份普通鋼材出口259.8萬噸,同比僅增長1.7%,這意味著9、10月鋼材出口增量主要體現在特鋼產品上。此外,9月份棒線材、角型鋼和管材出口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22%、35.7%和18.1%;板材出口表現不佳,同比下滑0.1%。
二、降庫存、促銷售、保資金,鋼廠以價換量促出口
比較9月份各鋼材品種出口量與出口均價變化后發現,兩者基本呈負相關性。出口量環比增長明顯的鋼材品種,其出口均價環比下滑較為明顯,高于9月份國內鋼材出口均價8.1%的降幅。這意味著9、10月我國鋼材出口增速較快是國內鋼鐵企業以價換量的成果。一方面國內外價差拉大刺激周邊國家抄底國內鋼市;另一方面,國內鋼廠為消化企業庫存、保證企業資金回款加劇了出口市場搏殺,導致出口均價下滑明顯,部分鋼廠反應9月出口訂單屬于賠錢賣吆喝的生意。
三、對東亞、東南亞出口迅速,對歐洲出口下滑明顯
受歐洲各國鋼材需求下滑以及東南亞需求增長迅速,此消彼長間我國前十大鋼材出口國發生明顯變化。比利時、臺灣、意大利、巴西跌出前十大出口國榜單,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香港以及沙特替代以上四國挺進前十。此外,由于對新加坡、越南及印度鋼材出口的猛增,前十大鋼材出口國集中度有所增加,由去年9月的50.2%上升至53.8%,韓國占比從38.5%下滑至34.6%。對新興經濟體的鋼材出口增長正逐步取代歐美等傳統進口國的市場需求,為我國鋼鐵出口貿易提供極具潛力的巨大市場。
從9月環比數據看,越南、印度、印尼及新加坡增長較快,增速均超過50%,特鋼出口增速均超80%。分品種看,棒線材、板材及鐵道用材增速較快,而角型材、管材以及其他鋼材增速相對較慢。
以上幾國鋼材需求的猛增主要體現在兩大需求。首先,全球制造業基地轉移加快各國工業化進程。由于近年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生產成本上升明顯,加之東南地區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服裝、玩具、汽車等部分制造業有向東南亞各國轉移趨勢,泰國、越南、印度及印度尼西亞正逐漸成為全球低端制造業基地,而工業化進程將極大拉動各國對制造、建筑類用鋼的需求。其次,各國基礎設施投入增長明顯,以及東南亞鐵路網的建設。近期,投資總額50億美元的老撾至越南鐵路開通,未來數年,越南預計投入250億美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設。印度第12個五年規劃中,基建投資金額預計達1萬億美元,未來8年年增加率約17%。
四、鋼材出口有利于緩解國內供需矛盾
9月份國內鋼材出口折算成粗鋼出口544.8萬噸,扣除鋼材進口折算成粗鋼進口后的129.6萬噸,9月份鋼材貿易共“消化”415.2萬噸粗鋼產量,較8月份多增加了95.5萬噸,占當月粗鋼產量的7.2%。鋼材出口貿易增速較快,對穩定市場價格、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以及緩解我國鋼鐵行業供需矛盾均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歐洲債務問題懸而未決正逐漸拖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增速,美國則將面對“財政懸崖”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加之新興經濟體面臨在十分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增速放緩,未來鋼鐵行業出口情況仍不容樂觀。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欣喜的現象,泰國、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對鋼材需求增速將是快速且可持續的。只是值得行業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規范市場競爭避免鋼材出口以價換量的陷阱,或能為行業帶來更大的利好。
來源:鋼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