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公眾對能源安全高度關注,媒體關于石油業的廣泛報道,使油氣資源分類學的一些專業術語成了街頭巷尾“熱詞”。但對于這些詞的內涵及相互關系,則是見仁見智。這種狀態不利于對油氣資源的正確理解及交流形成共識,也不利于編撰規范制定政策和法律。
筆者在《石油天然氣資源經營管理基礎》(1999年)一書中曾經指出:“從現代石油工業早期起,人們就根據不同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樣石油資源分類方案。各主要石油生產國也根據各自的國情,在不同歷史階段推出自己的分類系統。因此,有人說‘分類的數目同評估者的數目差不多。’”因此本文試圖從“通用性”角度出發,做一些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和當前“熱詞”關聯較密切的分類大體有以下幾種:
1、以經濟可行性(商業價值)和地質保證程度(不確定性)為縱橫軸的二維分類、涉及資源量、儲量、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等術語。
2、基于項目的成熟度(工作程度、工作狀態)分類,涉及探明已開發儲量和探明未開發(未動用)儲量等術語。
3、基于開發難易程度分類,涉及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等術語。
4、基于資源的稟賦條件分類,涉及低品位資源、致密儲層油氣、頁巖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巖、天然氣水合物等。
有了前述的思路,討論下列“熱詞”的內涵和相互關系就較為容易了。
石油指呈氣態、液態、固態賦存于自然界中的,以烴類為主體并含有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一種混合物。
烴又稱碳氫化合物,即由碳和氫兩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
資源量/儲量 1974年發表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和礦業局分類(圖一)、2004年我國頒布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分類及2007年世界石油委員會等四個組織聯合提出的資源分類框架(PRMS)個等分類里,“資源量”和“儲量”都是含義不同的兩個術語。
資源量指地殼內部或地表天然生成的烴類礦物聚集,在現代生產水平下可利用的烴類總和。
儲量指烴類聚集的位置、規模、數量和質量依據地質資料已厘定和估算,該聚集中相當部分經過鉆井、測試等工藝手段證實。儲量是資源量中地質保證程度(不確定性最低)和經濟價值最高的那一部分(居于圖1的左上角)。隨著地質保證程度的提高,儲量又依次分為預測儲量(推測儲量)、控制儲量(顯示儲量)和探明儲量(測定儲量)。
探明已開發儲量/探明未開發儲量 在我國,完成評價勘探提交,并經國家儲量主管機關審批認定的儲量屬于探明儲量。其中建成開發生產井網的部分,稱為“探明已開發儲量”,尚未部署開發生產井網的部分稱為“探明未開發儲量”。
2007世界石油委員會等組織按項目成熟度將資源分為:正生產的、正開發的、擬開發的、待定開發的、延期開發的、難以開發的、目標區、優選區和遠景區九類。我國的探明已開發儲量,大體相當該分類的前兩部分;探明未開發儲量,大體相當第三至第六部分。
常規油氣/非常規油氣 美國地質調查局(1995年)曾明確指出非常規是相對常規而言,可以用傳統技術(自噴、人工舉升、注水、注氣等)開采的油氣稱為“常規油氣”,否則為“非常規油氣”,包括致密砂巖、頁巖、白堊中的烴類以及煤層氣。顯然,這種分類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階段性分類,資源的類別是可變的。人類能力提高,“非常規”就可以變為“常規”。
低品位資源 時下流行的“資源三角形”(圖二)是以油氣的稟賦條件、油氣品質和儲層的滲透率大小將資源分為高、中、低三個品位。致密儲層油氣(簡稱致密油氣)、重油、稠油、煤層氣和頁巖油氣等屬于低品位油氣。
作者(2003年)認為資源的品位高低是相對的,一是相對于已發現的油氣田;二是技術經濟條件的函數。隨著技術進步和油氣價的提高,“低品位”可以成為“高品位”;反之,“高品位”也會成為“低品位”。同時,變化與“企業能力”相關,同一個儲量,不同的企業由于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同,會得出迥然不同的價值評估結論。
在我國,約定俗成的各類低品位油氣的標準是:
低品質油氣 通常包括重油、稠油和含酸性氣體的天然氣。
重油 相對密度大于0.92的原油。我國本土已開發的多數油田,原油相對密度小于0.92,居于0.83-0.88之間。
稠油 油層條件下,粘度大于50厘泊的原油。粘度表征原油流動難易程度,計量單位為厘泊。粘度越大,厘泊值越大,就越難以流動。我國本土已開發的多數油田,在油層條件下,原油粘度一般只有幾個至十幾個厘泊。
含酸性氣體天然氣 含硫化氫、二氧化碳的天然氣。
低豐度油氣/儲量豐度 指油氣田范圍內,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積蘊藏的油氣儲量。石油小于50萬噸/平方千米;天然氣小于2億立方米/平方千米的油氣田常被稱為“低豐度油氣田”(簡稱低豐度油氣)。我國已探明儲量平均豐度,石油為100萬噸,其中,大慶長垣、任丘、勝坨、孤島、綏中36-1和蓬萊19-3等油田更高達400-1000萬噸;天然氣為2.4億立方米,其中普光和克拉2氣田高達33-59億立方米。
低滲透油氣/儲層滲透率 指在一定壓差條件下,儲層通過流體的能力。計量單位為千分達西。流通能力越強,千分達西數值越大。油層小于50千分達西,氣層,小于10千分達西的油氣田常被稱為“低滲透油氣田”(簡稱低滲透油氣)。我國本土早期開發的油田和儲層時代屬于新生代的氣田,多數儲層滲透率可高達數百至數千千分達西。
致密油氣 賦存于致密儲層中的油氣,廣義的致密油氣可包括頁巖油氣和煤層氣。近年來,業內常以在油氣層條件下,滲透率小于0.1千分達西作為“致密儲層”的上限。
頁巖油氣 賦存在以頁巖為主體的“烴源巖系”中的油氣,狹義僅指頁巖中保存的油氣。不過需要指出在美國,“頁巖”泛指“頁狀的、易破碎的”細粒沉積巖,多數由1/3泥質和2/3粉砂質組成,因而“頁巖”不等同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的“泥頁巖”。
煤層氣 賦存于煤層中,以甲烷為主要成份的天然氣,商業合同中則包括煤系地層中各類巖石所含的天然氣。
油砂/油砂油 油砂,含有固態或/和半固態烴類的巖石。油砂油,油砂中的原油,粘度大于10000厘泊,通常要采用熱化學法或直接熱解法提取。
油頁巖/油頁巖油 油頁巖,又稱油母頁巖。系指富含油母質(干酪根)的頁巖,其含油率大于3.5%。油頁巖油,從油頁巖中提取的油,通常要采用低溫干餾方法提取。顯而易見,“油頁巖油”不是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頁巖油”,后者是儲存在頁巖縫隙中的正常原油,而不是干酪根。
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 高壓低溫下,甲烷分子進入水分子晶格形成的水合物,形似冰、可燃,故又稱可燃冰。廣泛分布于深海海底和永久凍土帶。開采方法尚處于探索中。目前,在野外小規模進行過熱分解法和減壓法試驗,在實驗室進行了分解促進劑注入,二氧化碳置換等方法模擬試驗。
基于資源的自然稟賦差異,開發難易程度的不同,可以將當前“熱詞”涉及的各類資源進行歸納(圖三),暫且稱之為“大眾型”分類。在這個分類里“技術經濟門檻值”是可變的,隨著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不同企業而變化,與其相應的油氣資源“常規”與“非常規”的比例也將發生變化。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