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國儲量巨大的煤炭資源轉化成相對匱乏的石油和天然氣,是一件容易引人遐想的事情。出于對能源安全的焦慮,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氣在內的煤化工產業自誕生之日起,社會有識之士對其發展就格外關注。
新近出臺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煤制油氣生產能力要分別達到1300萬噸和170億立方米左右。這個數據一經公布,不少財經咨詢機構便紛紛為投資者分析:國家鼓勵煤制油氣發展,其前景看好,“十三五”時期市場機遇良好!前兩年,新疆、山西等地的煤制油氣項目紛紛闖過最為“卡脖子”的環評關,也曾讓不少人作出判斷:煤制油氣的春天來了。然而,實際情況恐怕并非如此。
《規劃》所體現的,恰恰是國家對煤化工的態度十分審慎。
據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統計,截止到今年1月份,中國已投產的煤制油氣項目產能分別為818萬噸和51.05億立 方米,加上在建和已經拿到路條隨時可能開建的項目,我國煤制油氣產能總計達到了2868萬噸和788.3億立方米。這兩個數字,已經遠遠超出了“十三五”規劃產能目標。
已建、在建、待建的煤制油氣項目規模遠超“十三五”規劃,就意味著這些項目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將要面臨被推遲、取消的命運。因而“十三五”時期,煤制油氣的發展空間極可能會被壓縮。
《規劃》也顯示,對于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油氣,將按照國家能源戰略技術儲備和產能儲備示范工程的定位,合理控制發展節奏,強化技術創新和市場風險評估,嚴格落實環保準入條件。這顯然表明,國家對待煤制油氣很謹慎,其被擺放在“儲備”的位置上。“十三五”期間,煤制油氣不可能出現“大干快上”的局面。
煤化工目前最受人詬病的地方在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沒有更好地解決環保、高耗水、碳排放、能效等諸多問題之前,煤化工繼續蟄伏并力求技術創新突破,是最為穩妥的選擇。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