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 推動煤炭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專家解讀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促進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國能發煤炭〔2024〕 38號,以下簡稱《通知》),對下一階段煤礦智能化建設進行了系統部署,明確了十二項重點工作任務,為加快構建煤炭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通知》指出,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進入加快發展、縱深推進的新階段,但仍面臨著建設進展不平衡、運行水平有待提升、核心技術裝備支撐不足、人才保障亟需加強等問題,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強化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推動煤礦智能化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
一、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正由示范建設轉向規模推廣,需要全面推進各類煤礦的智能化建設
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0〕283號),提出了煤礦智能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隨后啟動了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工作。在國家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的帶動下,各產煤省區及煤炭企業均開展了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工作。當前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果,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了一批高端智能化裝備,搭建了一批創新應用場景,建成了一批技術先進、引領性強的智能化示范煤礦,呈現出示范煤礦引領帶動、其他煤礦積極跟進的智能化建設格局,為不同類型煤礦全面推進智能化建設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通知》結合現有煤礦智能化建設實際情況,對推進新建煤礦、在建煤礦和生產煤礦的智能化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建煤礦要求原則上按照智能化標準設計建設,并在聯合試運轉和竣工驗收時對智能化生產系統進行評估、驗收;在建煤礦要及時增補智能化建設方案,具備條件的力爭在竣工投產前完成智能化建設。生產煤礦不僅明確了要重點推進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改造,更明確指出大型煤礦到2025年底前建成單個和多個系統智能化,具備條件的要實現采掘系統智能化,災害嚴重煤礦以及海拔高于2400米或采深大于600米的生產煤礦,要根據地質條件和災害特點一礦一策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加快推進重點危險環節智能化改造;尤其對于發生較大及以上事故的煤礦,復產前要制定智能化建設方案,明確完成時限,按要求限時建成。
二、我國煤礦分布廣泛且地質條件差異性較大,智能化建設難度也不相同,必須因地制宜、持續提升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不同類型生產煤礦的智能化建設模式。在單礦建設方面,形成了包括采掘機運通以及主業輔業、經營管理、井下地面全環節智能化的大型現代化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智能防災系統優先、其他系統同步建設”的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以及“重實用、求實效”的地質條件復雜中小型煤礦智能化建設模式。在群礦建設方面,國家能源神東煤炭集團在總結單礦智能化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礦區整體規劃、群礦一體化推進的智能化建設模式。部分產煤市(縣)集中力量打造智能化煤礦示范區,有利提升了整個區域的煤礦智能化建設水平。
202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典型案例匯編(2023年)》,總結了近年來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中在采煤、掘進、主運輸、輔助運輸、網絡通信、供電、供排水、巡檢、輔助作業、分選、配煤等方面形成的典型成果案例,為智能化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提供了依據。《通知》明確提出要創新智能化建設模式,加快推廣《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典型案例匯編(2023年)》推薦的成熟方案,因地制宜探索應用適合本地區、本企業的智能化建設模式。《通知》還明確了井工煤礦、露天煤礦、選煤廠的重點建設內容,尤其是要求井工煤礦評價結果達到Ⅰ類建設條件的鼓勵按照中級及以上標準開展建設,達到Ⅱ、Ⅲ類建設條件的鼓勵按照初級及以上標準開展建設,為分類迭代推進煤礦和選煤廠的智能化建設提供了指導。
三、針對現有智能系統運行不夠穩定可靠,要求持續提升運維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智能化建設從技術為主向技術管理并重、從“建好”向“用好”轉變
總結幾年來的智能化建設經驗,只有實現各智能系統常態化運行,才能真正推動智能化建設走深走實;只有真正的運行實踐才能引領常態化的場景需求,才能提高智能裝備的可靠性和對復雜條件的適應性。目前,不少煤礦智能系統運行質量不高,這是由于智能系統建成時間短、智能運維標準缺乏、運維人才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適應技術升級需要,煤炭生產企業有必要建立智能運維隊伍,打破傳統單系統運維模式,發展場景化智能運維,加快研發智能單兵裝備、智能工器具等現場運維作業工具,不斷提升煤礦智能運維能力和水平。
《通知》注重智能化建設的“場景化、常態化”,并從技術與管理等方面對于提升系統常態化運行實效給出明確要求。《通知》要求充分挖掘已建系統的功能潛力,提升場景化應用和現場適應性,并給出目前能夠持續完善并提升水平的重點場景,如采煤自動截割與跟機移架、掘進遠控截割、露天煤礦卡車無人駕駛編組化運行、選煤廠自動加介與裝車等。《通知》還鼓勵煤礦企業設立智能化專業運維機構,制定常態化運行管理制度,強化常態化運行成效評價,尤其要加強智能系統建設運行的調度分析和監督檢查,對于建而不用、用而不實的,可降低或取消智能化評定等級。
四、煤礦智能化體現了新質生產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主要特征,需要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突破制約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推動行業技術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近年來,在產學研用各方的協同配合下,采煤工作面協同控制、巷道快速掘進、礦用5G通信、機器人輔助作業、露天礦卡無人駕駛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取得積極進展,智能采煤實現了從薄煤層、中厚煤層到厚煤層綜采和綜放工藝的全覆蓋,國家能源榆家梁煤礦、山東能源楊村煤礦等實現了工作面內無人常態化智能開采,有力推動了煤礦智能化新場景、新業態發展。然而,目前地質精細保障、智能掘進、智能防災等技術難題仍需持續攻關,現場部分工作環境條件仍然惡劣,嚴重威脅礦工身心健康,不少作業場景仍需大量人工,嚴重制約了智能化建設的實效發揮。
《通知》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煤炭生產高度融合發展,要求持續推進高精度礦用傳感器、控制器、工業基礎軟件等研發應用,推動終端裝備加載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建設煤炭工業互聯網平臺,逐步實現煤礦生產、經營、管理等數據的智能分析和統一管理。《通知》高度重視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要求綜合運用“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引導煤礦企業和社會力量開展科技攻關,重點突破高精度地質探測、煤巖識別、工作面設備群協同控制、(半)連續開采智能成套裝備、智能單兵裝備、輔助作業機器人等技術難題。
五、煤礦智能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理念更新、技術迭代和管理提升,更離不開政策支持和標準與人才保障
煤礦智能化不僅是煤炭生產力的提升,還能促進生產關系的改變,能讓勞動者從危險繁重的作業環境中解放出來,讓勞動資料數據化、智能化、便捷化。盡管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同時也出現了智能化投入和效益、礦工滿意度與智能化應用不匹配的現象。究其原因,煤礦智能化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技術裝備、生產模式正處于升級變革之中,廣大從業者對智能化的理解也在不斷深化之中,尤其在煤礦智能化從建設向應用轉變的過程中,智能化標準、政策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的作用更加凸顯。
《通知》高度重視標準、政策和人才保障,結合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煤礦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要求建立健全煤礦智能化基礎通用、生產系統、技術裝備、信息基礎、運維保障與管理等標準體系,并研究建立煤炭裝備全國標準化、煤礦智能化行業標準化等技術組織;對開展智能化建設的新建煤礦、生產煤礦給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并要求各產煤省區完善激勵政策,研究設立專項獎補資金,強化智能化煤礦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對于目前智能化人才不足、發展通道不暢通的普遍現象,《通知》明確要求要創新智能化人才引進、培養、選拔方式,完善煤炭行業職業分類,制定智能巡檢、運維、集控、監測、通訊、網絡、數據工程師等崗位配置及專業技能等級標準,尤其是鼓勵煤礦企業設立智能裝備工程師、運維技師等專業崗位,優化薪酬分配制度。(作者:劉峰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張建明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副主任)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