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黑龍江省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截至12月中旬,黑龍江省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300萬噸,而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則由2.7下降到1.9。黑龍江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王鋒說:“全省煤炭安全生產形勢之所以趨于穩定并不斷好轉,得益于省政府建立的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黑龍江省是產煤大省,前幾年,煤礦事故一度居高不下,被國家有關部門列為五大事故多發區之一。面對“頑疾”,省委書記宋法棠一語中的———“關鍵在于缺乏能夠‘治本’的長效機制。”
黑龍江省政府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于2003年5月出臺了《關于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決定》,其主要內容是:強化煤礦安全生產責任機制、建立煤礦安全生產投入保障機制、建立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機制、建立煤礦安全數字化網絡監控機制、建立地方小煤礦安全風險承擔機制、建立煤礦安全生產激勵約束機制。
一年多來,黑龍江省已為4個重點產煤城市、26個年產煤炭30萬噸以上的縣(市、區)、年產煤炭10萬噸以上的鄉(鎮)增配了專管煤礦安全工作的副市長、副縣(市、區)長、副鄉(鎮)長;37個國有重點煤礦配備了專門負責通風安全的副礦長;對煤礦生產一線的井下值班段長實行聘任制,按干部管理,提高他們的待遇,把安全生產管理的責任落實到基層。
為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黑龍江省還傾力打造數字化煤礦安全監控網絡平臺,運用計算機網絡對全省煤礦瓦斯、通風實行全方位數字化遠程監控。目前,全省各個煤礦企業為此已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
記者在黑龍江煤礦安全監察局調度室監控中心看到,從這里能夠跟蹤幾百公里以外的任何一個煤礦的風機運轉狀況。據工作人員介紹,一天24小時哪個小煤礦隨意停開風機,這個控制中心的微機都會及時報警,同時,各個監察辦事處的監控微機也會報警。
為了解決煤礦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黑龍江省本著“培訓不到位,人人是隱患”的新理念,采取省財政支持、煤礦資助、學校補貼的辦法,在黑龍江科技學院每年定向單招400名采煤、掘進、通風等專業本科生,定向培養,定向分配。同時,對煤礦各類專業人員通過培訓和考核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從2003年開始,該省開展了涉及面廣、難度較大、最直接有效的四級培訓,并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將全省13萬入井工人輪訓一遍。目前,全省共有3396人經考試合格取得了《礦長資格證書》和《煤礦安全資格證書》,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40865人。
據介紹,黑龍江省自去年建立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與去年相比,今年1至12月中旬,該省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300多萬噸,而煤礦生產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失,則分別下降15.4%、23.8%、48.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