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舉行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主要負責人接受采訪。
以下為采訪文字實錄:
記者: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請問國資委對推動央企強化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哪些考慮?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張玉卓:剛才在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我認真讀了關于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段,講了三個層次,第一個講產業鏈,第二個講了產業的提升,特別是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個講了數字創新。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新質生產力,講了這三段。新質生產力這個理論,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原創性成果,我們也在學習領會和實踐過程當中。我理解,主要還是要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和質優是重中之重。我也想用三個字來講今后中央企業怎么樣發展。
第一個是“源”,技術源頭;第二個是“升”,產業升級;第三個是“態”,產業生態,合起來就是“源”“升”“態”。
首先,技術要有來源。應該說,這些年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剛才陰部長跟大家介紹,全國的研發投入去年是3.3萬億,其中中央企業的投入是10660億,接近全國的1/3,我們的研發投入強度,如果以增加值來計的話,是10.2%,全國是2.64%。所以說,中央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是不遺余力的,相應的,也有很多標志性成果。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點到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油輪,講到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技術,這些都出自中央企業。這些是多年布局的結果,未來一定要更加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投入。對中央企業來講,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方面,中央企業做的是比較好的,大量的大科學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于中央企業。但是在“立地”,特別是在底層技術、根技術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去年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中央企業投入了600億,占研發投入比重接近6%,但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對于技術源頭,中央企業要堅持開放創新,不能關起門來,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中央企業在國外一共有330家研發中心,同時也要和國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頭部民營企業和創新型民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要通過開放創新和自主創新,真正把“頂天立地”立起來,這是解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
第二個,有了技術源頭,最主要的是要推進產業升級。一方面,中央企業在傳統產業方面布局是比較多的,現在要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這方面有不少標志性成果,我們有100多個智能工廠,近期一些中央企業與華為合作,煤礦井下可以實現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井下采煤工作面上就不需要人了,可以實現本質安全。我們還啟動了人工智能+行動,人工智能“+”的行業,很多都是傳統產業,通過我們的大模型解決行業的問題、解決企業的問題、解決垂直領域的問題。另一方面,產業升級一定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13%,中央企業統計下來還不錯,27%左右,但還需要加大布局,去年的投資增加了32.1%,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的占比要達到35%,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最后就是創新生態,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要靠大家一起來營造,中央企業要開放。要摒棄過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資、短期收益,過去有的追求規模,有的追求脫實向虛,掙快錢。現在明確要求中央企業一定要樹立在新質生產力上有所作為的理念。我們的勞動者是具有先進水平的勞動者,我們掌握的勞動資料是最先進、最好的勞動資料,包括數據在內,現在中央企業也都具有非常豐富的場景。發展新質生產力,最終要靠人才,現在中央企業有120萬科技人才,有大量的創新型企業家。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優秀企業家精神,要鼓勵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敢于走最難走的路,敢于攀登最高的山峰,敢于攻克最堅固的堡壘,以我們實實在在的作為,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www.zxbline.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www.zxbline.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